APP下载

试析《野草》中鲁迅的抗争意识

2019-03-27刘仕琦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野草

刘仕琦

摘要:鲁迅创作于1924年-1926年的散文诗集《野草》一直被文学领域认为是鲁迅内心的真实写照,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许多文学领域的研究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拜读鲁迅的著作《野草》。鲁迅的作品《野草》与他本人一样,都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产物。本文以鲁迅的《野草》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鲁迅作品《野草》中的抗争意识,以及抗争意识的表现与价值意义。

关键词:试析野草;鲁迅作品;抗争意识

一、关于鲁迅作品《野草》的简介

(一)鲁迅作品《野草》的意义以及背景

《野草》是中国黑暗时期鲁迅心中呐喊的现实化以及抗争武器,阅读《野草》还需要结合历史,在充分了解历史的情况下从文中感受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对社会进行抗争的精神。只有大致掌握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发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才可以真正解读鲁迅的《野草》,真正了解到鲁迅内心的矛盾以及对黑暗时期的抗争,对鲁迅的真情实感进行解剖。

(二)鲁迅作品《野草》的阅读原则

一是讲求真实性。现在有很多人对《野草》进行参读就大言不惭的对鲁迅进行批判,认为他有些小题大做,这些哗众取宠的言论的出现大大误导了青年一代对鲁迅先生的感观,所以对自己发表的言論一定要进行核实,确定言论的真实性,需要负起责任。

二是掌握历史背景。很多人阅读鲁迅的《野草》都是学生时代语文教学的教材,这部分人对鲁迅本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做过多的了解,只是按照授课教师个人的情感以及自身的理解去看待鲁迅《野草》这部作品,对《野草》的了解并不透彻,因此想要彻底了解《野草》,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社会背景。

(三)学习鲁迅作品《野草》的意义

一是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变化。鲁迅作品当中大多都是对时代的批判以及时代发生的事情,里面夹杂着个人情感非常强烈。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数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鲁迅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完善学生的认知方面,真正的了解人性的“真善美”。

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变化。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重头戏,但过去学生普遍疏远甚至对鲁迅的作品带着本能排斥的现象,这都是因为教学中过度解读的原因,拒绝过度解决后,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更积极主动。

二、当前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过度解读现象

青年一代的学生大多都是在中学时期学习鲁迅的作品,但近几年语文阅读中过度解读的乱象频频而出,很多教师为了学生能够记住考题模式,对鲁迅作品做阅读理解,但出来的答案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因此学生对鲁迅作品就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对过度解读现象也带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想法。

(二)对历史背景不够了解

很少青年学生是主动去学习鲁迅作品,对《野草》这部优秀散文诗集甚至闻所未闻。青年学生在安逸的时代出生长大,对过去黑暗的社会以及屈辱的国耻不能深刻的体会,且现在主要的学科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从高三开始就结束学习,且历史是作为会考科目,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只是为了过会考,就很难真正的深入了解创作《野草》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

(三)青年学生很难理解到《野草》中的抗争意识

鲁迅的生活年代是十分黑暗的,《野草》就是鲁迅内心最真实的抗争以及呐喊,当代青年学生在和平、安逸的时代出生长大,没有经历过当时社会的黑暗时期,对鲁迅《野草》中的抗争意识不能理解,把《野草》当作一部普通的散文诗集,很少能真正的了解到《野草》的内涵以及在那个时代的意义。

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解决过度解读的乱象

要意识到学习鲁迅作品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习作品中的精神,例如鲁迅作品《野草》中的秋夜,应该看到里面的勃勃生机,文章中是充满着生命意识,具有一种生命的活力,而不是圈出重点词语或是重点段落,利用机械、标准的答题模式解答,要真正理解到鲁迅作品中的真实意义。

(二)加强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

还原历史才可以真正的理解鲁迅作品《野草》中的抗争意识,但很多人现在都注重文本不注重历史,对文本不断的研究却没有参考历史,因此在阅读鲁迅作品《野草》需要提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背景,才可以充分的了解鲁迅当时的苦闷孤独以及寂寞的心理。

(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鲁迅作品《野草》的思想内涵

《野草》是鲁迅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的命题,是鲁迅矛盾的心理与向上的态度的最终体现,这种矛盾青年学生很难体会,从文字中更难体会。可以多去参考关于《野草》的文学理论,在相关论坛上了解他人的感悟,但要注意查找到资料要有水准,要懂得选择,再进行不断的学习,加强自己对鲁迅作品《野草》中的思想内涵的理解。

四、小结与展望

作品《野草》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以及彷徨后的抉择,《野草》完整的记录了鲁迅的变化—在绝望与希望之中不断的奋勇前进,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的麻木不仁做抗争。将《野草》带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研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起到对世人的警醒以及鞭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杰,刘军.“同一地平线”上的另一种景观--以对国民灵魂的审视为视点看萧红对鲁迅的发展[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葛涛.当代中文网络对鲁迅的纪念--以2001年和2006年中文网络中重要网站纪念鲁迅的专栏为中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读《野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野草
小心野草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如何使孩子读懂鲁迅作品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温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