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与暗示

2019-03-27郭子涵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明清仕女画

摘要:仕女画历经了隋唐的繁盛,五代两宋的拓展,元代的式微,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纯属玩赏性的美人画,对描绘歌姬妓女等下层女子的兴趣也大大加强。社会中的审美文化、青楼文化深深影响了文人画家对仕女画的创作。其中或暧昧或朦胧或直接的情爱倾向,不仅是文人画家的情感表达,也是社会风气催生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明清;仕女画;情爱倾向

一、明清仕女画“情爱”缘起

历经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孱弱的统治政权变为由外向内的钳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贞节教化钳制了女性的自由,整个社会沉浸在压抑的礼教的风气中。这种风气持续到明中叶,阳明心学应运而生,加之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崛起,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存天理,灭人欲”被“人欲即是天理”取代,文人士子开始大肆宣扬个人享乐主义。妓院青楼遍地开花,在大的社会风气纵容下情欲自由开始被推崇。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带有情爱气息的女性美被记录在仕女画中。

二、明清仕女画中情爱元素的表达

1、女性形象

宋代理学兴起使得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一改唐代的雍容大气变得纤细柔美,随着封建礼教的加深,这种清瘦柔弱的女性形象延续到了明清两代,女性哀怨神伤弱柳之姿更得男性青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暗然神伤、小家碧玉般的韵致等。这种娇弱,纤细,表情顺从的女性更能引起男性的保护与爱欲,西方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认为,欣赏哀伤忧郁的主题,常常伴随着“暗暗的快感”。(1)明清仕女画的主题多半是,梳妆倚竹、秋风纨扇、花落春残,画中女子忧郁的气质,是明清男性情欲中乐于欣赏的美。

2、园林

园林中的莺啼燕娇,嫩柳黄杏,风筝秋千最能撩动少女的芳心。美丽的园林是古代大户人家女子唯一可以享受户外时光的地方,也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爱情萌生的地点,如《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牡丹亭畔,相遇相许共赴巫山。《红楼梦》中宝玉与众姐妹在大观园中逃脱礼教桎梏获得自由诗意的生活。到了明代中后期造园与狎妓之风盛行,精致的园林理所当然的成为极佳的藏娇之所。美人入住园林,园中主人往往会请画师来为其绘制小象,体态盈盈的美女佳人在园中或耽情思远、弹琴吟诗,或补衣绣花、调酒斗草,娇羞内敛的闺阁文化与名妓风流给园林仕女画蒙上了一层隐秘又极具诱惑力的色彩。如黄石符为参翁老先生所绘的《仙媛幽憩图》,仙媛的身份可能是一位名妓或是参翁先生的小妾。画中仙缘目光含情脉脉,纤腰细肩,艳红色抹胸外面罩着半透明的纱衣倚坐在太湖石上,极具诱惑力。《玉兔牡丹图》中女子娇羞动人,画中暧昧的情绪通过暗红的色调和园林中硕大的牡丹花传递出来。园中的氛围本就自由浪漫,男性目光注视下的园林仕女画中的情爱暗含更是不言而喻。

3、深闺

深闺是古代女子的日常居所,在男性眼中是一个既神秘又充满欲望的地方,描绘闺中景像的仕女画在清代初年才迟迟登上历史舞台。这类仕女画的尺幅较大,画家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油画的诸多因素,使空间感和真实感被塑造的十分得当。画中美人在闺房中或坐或卧,望久了会令观者产生一种如对真人的错觉。

闺中摆放的物件也颇具情爱意味,如《春闺倦读图》中的佛手、鲜花、竹箫。吹箫”常常用作男女性事的隐语;在春宫画中,佛手常与男女之间“上下其手”的挑逗行为并置。(2)花朵的情爱暗示更是不言而喻:《西厢记》中,当崔莺莺終于对张生投怀送抱之时,剧作家便以“露滴牡丹开”来暗喻女子含羞而深情地接受性爱的过程。(3)小说《金瓶梅》写潘金莲与西门庆偷情之后的状态,也用了“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这样的句子。(4)如此的情爱暗示,深闺之中,婀娜美人用脉脉含情的眼神注视着画外的观者,像是随时能走出画中与画外观者共度一段缠缠绵绵的时光一般,为画外男性营造了一个充满欲望的情爱世界。

三、明清仕女画情爱倾向的精神内涵

情与欲是人最真实情感,儒学的开创者孔子,对情爱的态度是极为开明的。孔子收集编纂的《诗经》,将歌颂男女感情的《关雎》放在第一篇。“关关雌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相互爱慕,表达情意是最美好的事情,如子衿、蒹葭、桃夭等更为热烈、大胆的赞美爱情的诗歌也被收录其中,供后人阅读。孔子还在《礼记》中提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认为情欲与饮食一样是人生中最普通的两件事情。亚圣孟子也认为:“食色,性也”充分赞同了孔子的说法。这种开明而磊落的态随着礼教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隐晦越来越暧昧。理学兴起后,天理存人欲灭,开始对人欲进行压制并愈演愈烈。直到心学诞生,人性中的欲望才开始从理学的桎梏中得以慢慢复苏,艺术中的情欲继而也慢慢复苏。这种情欲像一股精神力量,使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更加丰满,李继凯在《文艺性学初论》中提到:“阉割了人之‘性的无性文艺,是不会有活力的,它们的诞生之日往往也就是死亡之时…无论东西方任何一个文艺历史阶段,‘性总要向文艺‘求偶,文艺也总要借‘性感人,即使不能明媒正娶,也要暗通款曲。可谓是男女风情,尽托缪斯之神以传。”(5)明清仕女画中的情爱倾向,是对爱与情欲的解读,虽在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看来是离经叛道,但对女性身体,男性欲望的描摹是对礼教的反抗和对人本身欲望的肯定,具有精神解放的意义,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注释:

何延喆.改琦评传[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66.

李晓愚.缃编欲展又凝思——明清“美人读书图”中的情爱主题[J]文艺争鸣.2017:175.

[元]王实甫.西厢记[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96.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14.

李继凯.文艺性学初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4,第 2 期:245-250.

项目名称: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创新资助基金项目 类别:校级,编号:LWCXS201840

作者简介:郭子涵(1994.02)女,汉族,籍贯:山东莒县,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国画人物。

猜你喜欢

明清仕女画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明清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明清皇帝如何施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