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9-03-20何海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病因

何海霞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原因, 为产后出血防治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产后出血量分为研究A组154例(均为一般出血患者, 出血量>500 ml且<1600 ml)、研究B组76例(均为大出血患者, 出血量≥1600 ml)。另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 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另外, 对研究A组和研究B组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产后大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年龄≥35岁、产程延长、孕次≥3次、产次≥2次、产道撕裂、剖宫产、肝功能异常、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及胎盘植入或粘连均为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缩乏力、产道撕裂、胎盘植入或粘连、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为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研究B组患者的宫缩乏力、产道撕裂及胎盘植入或粘连等所占比例分别为44.7%、36.8%、43.4%, 均明显高于研究A组的26.6%、19.5%、2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宫缩乏力、产道撕裂及胎盘植入或粘连等出血因素与产后大出血均呈正相关(r=0.641、0.603、0.701, P<0.05)。结论 加强对宫缩乏力的预防、防止产道撕裂、产前B超胎盘监控及防止因肝脏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不足, 对预防产后出血有积极意义。而宫缩乏力、产道撕裂、胎盘植入或粘连更易导致产后大出血。

【关键词】 产后出血;病因;診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13

产后出血是一种产科常见急重症之一, 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 对患者病情缺乏预判致处理不及时或准备不足, 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甚至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在众多导致产妇死亡的因素中, 产后出血(>25%)高居产妇死因榜首[1]。产后出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仅会给产妇生产带来极大风险, 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影响。有研究报道显示, 产后出血以子宫因素(宫缩乏力)、产道因素(产道撕裂)、胎盘因素(植入或粘连)排前3位, 提示产妇本身身体因素与产后出血密切关联, 有针对性地预防前述因素导致的产妇出血, 显得十分重要且迫切[1-5]。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7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23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特别监控子宫因素、产道因素、胎盘因素等在产后出血中的预测价值, 旨在为产后出血预测评估及防范产后出血提供依据,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23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 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25.7±6.8)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6.5±2.6)周。所有患者按照产后出血量分为研究A组154例(均为一般出血患者, 出血量>500 ml且<1600 ml)、研究B组76例(均为大出血患者, 出血量≥1600 ml)。另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0~39岁, 平均年龄(25.5±6.5)岁, 平均孕周(36.6±2.8)周。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及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采用第7版《妇产科学》中提供的容积法辅以称重法对产妇的出血进行测量。分别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年龄, 既往孕产史(包括怀孕次数、经产次数), 是否存在产程延长、产道撕裂、剖宫产、肝功能异常、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及胎盘植入或粘连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 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另外, 对研究A组和研究B组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产后大出血的相关性。产后出血定义: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500 ml或剖宫产后出血量>1000 ml称为产后出血;本文将产后出血量≥1600 ml者称为产后大出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对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 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产后出血单因素分析 研究组患者年龄≥35岁、产程延长、孕次≥3次、产次≥2次、产道撕裂、剖宫产、肝功能异常、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及胎盘植入或粘连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1.7%、28.3%、22.6%、19.1%、25.2%、23.9%、17.8%、25.2%、16.5%、32.6%、31.3%,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10.0%、13.0%、8.0%、7.0%、11.0%、7.0%、11.0%、6.0%、8.0%、5.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年龄≥35岁、产程延长、孕次≥3次、产次≥2次、产道撕裂、剖宫产、肝功能异常、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及胎盘植入或粘连均为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2. 2 产后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产后出血为因变量, 其他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 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宫缩乏力、产道撕裂、胎盘植入或粘连、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为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

2. 3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产后大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B组患者的宫缩乏力、产道撕裂及胎盘植入或粘连等所占比例分别为44.7%、36.8%、43.4%, 均明显高于研究A组的26.6%、19.5%、2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宫缩乏力、产道撕裂及胎盘植入或粘连等出血因素与产后大出血均呈正相关(r=0.641、0.603、0.701,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一直以来就是威胁产妇生命的头号杀手, 占据产妇死亡病因的第一位, 究其原因, 多与产妇生产单位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直接关联, 同时还与医疗对应机构工作人员对产妇分娩前评估认知不足、对产妇基础疾病处置不当及当事医生的处置水平关系密切[3-6], 因此, 全面掌握待产期产妇的基本资料及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产妇出血防治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本院23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 患者年龄≥35岁、产程延长、孕次≥3次、产次≥2次、产道撕裂、剖宫产、肝功能异常、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及胎盘植入或粘连均为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有多名学者通过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发现, 产后出血与子宫因素、产妇孕产史、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体重关系密切[6-9]。罗培欣等[4]研究认为, 患者年龄结构偏大, 生产时心理压力较大, 同时合并妊娠并发症, 容易导致宫缩乏力、凝血功能异常等多种病症, 进而易引发产后出血。本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因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所占比例为25.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对产妇进行肝功能检查显得尤为必要。肝功能异常导致的产后出血, 究其原因在于:肝脏功能异常往往伴随患者凝血因子产生不足或质量异常, 容易导致产后出血, 因此, 建议对肝功能检测结果异常待产妇应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有助于对患者产后出血的防控。

任为[6]在其研究中认为, 子宫因素、产道因素、胎盘因素等均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前评估及做好预防, 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崔红等[7-10]学者通过对产后出血因素的多方位研究得出了相近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宫缩乏力、产道撕裂, 胎盘植入或粘连、肝脏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 且大量出血组前述指标较一般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参考文献[7-10]的研究结论相近, 提示临床工作者在面对待产妇时, 对前述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并实施有效预防, 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尤其是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从而可以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本研究发现, 产后出血有单因素导致的出血, 更常见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导致的出血量不大且患者病情往往不严重, 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即可防止产妇进一步出血, 有研究发现, 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产后出血往往是严重且致命的, 肝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并发症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宫缩乏力进而导致第三产程延长、多次孕产史导致的子宫功能损伤等, 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产后出血的过程中, 各种出血因素相互关联或互为因素从而促进了产后出血的发生[8-10]。

综上所述, 做好产前评估, 制定防控措施, 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因产后出血所致的产妇死亡, 临床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學分会产科学组.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9):641-646.

[2] 张方芳, 徐永莲, 刘兴会, 等.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2):144-146.

[3] 颜建英, 黄科华, 刘青闽, 等.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30(10):791-797.

[4] 罗培欣, 黄欢佳, 汤杰英, 等. 658 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32(7):541-544.

[5] 付蕊红, 韩艳, 王辉. 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7):648-650.

[6] 任为.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4):625-626.

[7] 崔红, 陈静, 刘彩霞. 2001年和2011年产后出血的救治及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6):532-534.

[8] 王小娟, 谭红专, 周书进, 等. 湖南省浏阳市产妇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9(2):151-154.

[9] 张丹, 孙丽, 赵晶晶.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以及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应用价值. 天津医药, 2017, 45(10):1065-1066.

[10] 彭婷, 周远鹏, 耿秋莹, 等.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三级预防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5):350-353.

[收稿日期:2018-08-27]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病因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寻找发热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