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建构例谈

2019-03-16沈聪聪王晓春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沈聪聪 王晓春

摘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诉求及学校办学历史积淀与本校学生成长特点和学力发展状态,太仓市经贸小学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幸福成长”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以“隐藏在E时代便利生活背后的问题研究”这一模块的建构为例,阐述校本特色课程内容开发的一般路径,旨在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为师生的幸福成长助力。

关键词: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社会主题;生活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A-0052-04

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出台以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热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这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现在的小学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他们也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这些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与新动能。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小学生发展的需要,经贸小学在“十三五”期间确立了“幸福人生教育”文化主题,提出了“放飞快乐童年 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结构化架构学校的课程体系,让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更紧密。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与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社会参与的幸福感。本文将以模块“隐藏在E时代便利生活背后的问题研究”的建构为例,阐述“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路径,旨在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的方法,用以指导本人今后的课程开发工作,也希望能够对其他学校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对“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的概念解读

(一)关心社会主题

乔恩·谢泼德和哈文·沃斯对社会问题的界定很具代表性,他们认为:“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社会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不理想、不可取,应而需要社会给予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那些社会情况即为社会问题。”[1]这一界定明确了社会问题的概念,而以关心社会为主题是指个体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并通过实践、研究等方法积极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创新

以往对于创新的理解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而本文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生活服务,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让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生活课程

生活课程是具有智慧含量的实践文化现象和生活问题,它力图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实施方式和途径,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调查、访问、观察、讨论、探究以及问题解决,也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领悟,进而形成多元的课程实施形态。

(四)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

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访问、观察、探究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立足社会实践,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更好地为今后的生活服务,提升生活幸福感。

二、“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带领他的研究对象爱弥儿在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爱弥儿。他认为教学应当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获得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故而,他同时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或是灌输给学生各种观点,而在于引导学生以生活的途径,在生活的环境下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成长。[2]

杜威认为课程必须适合儿童本身的特点和社会活动,必须注意社会的需要,并以改造社会生活为宗旨,促进社会进步;教材应取自实际的生活,而不只是为未来做准备,否则容易使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相脱节。[3]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著名生活教育观点。可见,课程应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经验。

(二)构建主义理论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从个人的生活經验的基础上,在主动地学习活动中来建构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从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4]也就是说学习者并非一张白纸,机械地接受学习,而是应该通过主动学习,将新知识和旧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互相作用,从而生成新知识。故而,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氛围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社会生活中实践,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建构,从而使学习这个过程更加有效。

(三)主体性理论

主体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本质特征。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既是接受教育的内因,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在充分地尊重学生这一主体性地位、在其固有的自然素质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而体会到学习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注重学生主动获取幸福的主体性,以及在参与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能力。

三、“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的模块建构

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是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的内容设置以各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考,分为若干模块,用活动任务的形式推进。笔者以模块“隐藏在E时代便利生活背后的问题研究”建构为例,谈“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

(一)模塊设计意图

1.模块的来源分析

随着科技进步和营销理念的更新,带来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催生出了“通信软件”“线上支付”“网络游戏”“无人超市”“自动售卖机”等一系列的E时代产物。新生事物的产生鼓舞人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社会进步、生活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隐患,如网络成瘾、线上诈骗。那么,如何在实践运用、问题探究中了解科技信息的前沿知识,提高科技安全意识,更好地规避E时代产物的危害,最大化发挥其便捷的功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呢? 这些隐藏在E时代便利生活背后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一去探究。

2.模块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展过两年的综合实践研究,对一般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开展课题自主研究的基础。

(2)E时代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社会资源丰富,为学生研究问题空间的拓展提供保障。

(3)对隐藏在E时代便利生活背后的问题进行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供学生有效展开研究性、合作性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科技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二)模块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主题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多样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E时代产物。

(2)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和常用途径等。

(3)了解隐藏在E时代便利生活背后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

(4)能辩证看待E时代的产物并合理运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事实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科学实践能力,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2)能将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社会问题,并进行辩证研究的科学态度。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意识和分享的态度。

(三)模块小课题的设计

1.课题名称及课时设计

按照“背景调查→小组课题拓展→讨论→确定小课题→再修改”这一思路,我们确定了本模块的小课题及课时(见表1)。

2.模块小课题的活动设计

根据“现实引入→小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实践探究→交流思考→深入探究→展示→回顾反思→再研究”的基本思路,我们设计了各小课题的活动(见表2)。

可见,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建构结合经贸小学“幸福人生教育”文化主题及“关心社会问题”这一研究话题,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确定课程模块,并对课程各模块的来源及实施的可操作性做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明晰模块活动目标,进而细化分解,设计模块小课题。在小课题主题的设计上,先根据模块主题进行背景调查、资料搜集,再通过讨论、分析,细分主题,确定各小课题主题,并进一步设计小课题活动。模块小课题活动的设计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学生创新生活能力的培育,最终指向学生的幸福成长。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注重以“社会问题”为抓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课程以社会问题为抓手,鼓励学生立足社会问题,通过调查、学习、感悟与思考,解决问题,创生幸福。

其二,注重以“活动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在查一查、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的驱动下,学生运用调查法、文献法、统计法等,在研究、对比与思辨中,深入了解社会问题,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而有效解决社会中的真实问题,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

其三,注重以“展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通过议一议、辩一辩、做一做等活动,提供给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可以树立教师对课程的全局认识,形成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系统思维方式,其之于学生幸福成长、社会实践能力培育、学习方式转变、思维品质提升及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以关心社会为主题的创新生活课程”开发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实践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以期在我们的努力下,为师生幸福成长提供最强动能。

参考文献:

[1]乔恩·谢泼德,哈文·沃斯.美国社会问题[M].乔寿宁,刘云霞,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1.

[2]赵丹,等.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现代化, 2018(27):124.

[3]郝亚迪.活动课程:从外在模仿走向内涵发展——基于杜威活动课程观的回顾与思考[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22):114.

[4]林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师生定位对当代教学的启示[J].亚太教育, 2015(33):298.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Life Courses with the Theme of Caring for Society

Shen Congcong & Wang Xiaochun

(Taicang Jingmao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4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new requireme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s, school hist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growth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learning ability, our school has constructed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ppy growth”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and has developed the innovative life courses with the theme of caring for society. Taking the modul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on problems with convenient life hidden in the E-tim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path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ntent development, aiming to summarize som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o facilitate students growth in a happy way.

Key word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design; social theme; life course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