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家庭对初中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2019-02-22董春艳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原生家庭日常行为初中生

董春艳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種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初中生正在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正面临青春期身体的改变也是人格、行为塑造的最关键时期。青春是美好的,也是不能复制的。作为家长和老师都要非常重视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共同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的阳光健康青年。

【关键词】原生家庭;初中生;日常行为;影响

引言

初中生处于一个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时期,其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和各种不良行为方式带来的身体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研究表明,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都可以从其原生家庭找出根源。原生家庭对初中生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行为极端、具有攻击性倾向、焦虑、社交恐惧、无法正确处理情感、拥有不良嗜好和缺乏健康意识等。

1初中生日常行为基本表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的多元化成为现代社会常见的现象。但是家庭结构的变动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更多挑战。学校里有一部分让教师“头疼”的学生,表现为学业成绩不佳、行为习惯不良、对待学习和人生的态度消极等。他们大多来自离异家庭、留守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结构的家庭。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孩子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学习、生活中也缺少家庭的全面督促和指导。处在相对复杂的成长环境中的特殊家庭结构的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心理疏导,很可能会形成一些心理问题。

1.1认知能力不足,情绪状态不稳定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他们的生理发展與心理发展不一致,心理发展较为落后于生理发展。在这一时期内,第二性征、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内心更为渴望对异性的接触;但是心理方面受到知识面、思维等的限制,认知能力又还不足,就容易使中学生情绪状态不稳定,波动起伏较大。而接触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力,也将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带来不同的见识,没有能及时调整认知的中学生,会有难以融入的错误认知,造成心情低落、压抑等情绪问题。

1.2易受挫,强自尊

中学生逐渐成长,心理需求逐步接近成人,他们既需要得到来自家长、教师、同伴的肯定,又需要得到他们的尊重,来满足自己自尊的需要。而过强的自尊心以及心理韧性不足等原因,又会导致中学生心理非常容易遭受挫折,很多小事容易扩大化,多数时候不能直面挫折,导致自卑、烦闷、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1.3易焦虑,多抑郁

中学生逐渐成长,在逐步脱离父母和学校走向独立的同时,也逐渐要自主面对很多选择或决策,中学生也逐步要求独立自主。但是受到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形成,为人处事的方法还不娴熟等原因的影响,中学生也还在依赖于家庭和学校。既要独立又不独立,容易造成中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在遇到事情时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情时会产生责怪自己、灰心丧气、不能承受的心情,导致抑郁,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和学习生活。

2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2.1家族病史

如果在家族发展历史上有过类似病史,就容易遗传到下一代,导致类似病史的产生。此外,病菌感染、器质性病变,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2.2家庭经济水平

原生家庭从中学生一出生就陪伴着他们成长,其中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而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对中学生影响深远。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在生活、学习、心理、物质等方面就能提高更好的条件给孩子,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家庭经济水平较低,或者严厉控制孩子的经济消费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这样一个观念“我家很穷,我什么都不能买”,长期的压抑,容易使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同时,还会让孩子自卑、不敢表达、性格胆小等,不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3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又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不同的家庭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提高的家庭环境也不一致。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父母提出合理的要求,指导孩子遵从,能够尊重孩子,在帮助的合理民主中,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理解与温暖的同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3学校有效心理干预的对策

3.1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学生的心理研究好,分析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对自身产生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进而增强自我教育和评价的意识和水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容,整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地健全和完善,从而全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无限优势。

3.2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策略

学生的健康不仅仅表现在身体上,更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所以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把握健康的内涵,从学生的身体、精神和适应社会三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健康进行评价,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霾,让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比较健康的状态,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3.3巧妙地运用心理辅导方式

多元化的心理辅导方式,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各种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的矛盾心理,像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等等。作为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一阶段,促使这一时期成为学生的黄金期。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教育功能的不健全,致使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抑郁、价值观扭曲等心理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团队活动、亲子互动等途径,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合理认知,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从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存在感。通过干预策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帮助特殊家庭结构的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成毅.父母婚姻关系对初中生心理适应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2]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6)

猜你喜欢

原生家庭日常行为初中生
小学生命教育策略研究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试论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及婚姻观的影响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
从投射性认同角度谈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消解“原生家庭”的不利影响,帮助孩子走向阳光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