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

2019-02-10樊子漩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教学音乐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体系中,音乐科目与文化科目同等重要,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艺术启蒙,还能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本文主要讲述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趣味教学法以及具体实施手段,使教学过程能够更加充满趣味性以及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教育;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唯考试论,逐步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小学是儿童步入正规学习的起始地,如果小学教育未能正确把握美育教育,必然对未来学习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音乐教育隶属于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主动接受艺术所蕴藏的美丽,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促使其具有正确的认知,持续性地关注于某件事物,最终取得成功。然而,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格外重要,音乐教师应当发现匹配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此,趣味教学法应运而生,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一、趣味教学的内涵

所谓趣味教学,是指强化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将趣味教学法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如何体会音乐内涵并汲取灵感。教学阶段,教师应提供时间以及空间,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消除学生顾虑,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运用各类乐器绘制美妙的音符世界,陶冶情操,甚至可为学生普及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枯燥

音乐科目属于艺术类课程,本身应充斥着音符与欢笑,小学生处于青春年少且好奇心极强的阶段,二者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必然得以实现。然而,根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音乐课堂过于单调,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内所编写的曲目以及知识点进行授课,按部就班,强行将教材知识灌输至学生,枯燥且反复地歌唱同一曲目,导致学生心中对于音乐课堂充满排斥,注意力快速消散,课堂秩序变得愈发混乱。教师过于讲究形式主义,要求学生在艺术课堂中端正姿态,未能将肢体与艺术相结合,音乐课堂与文化课堂别无二致,极大地磨灭学生的音乐兴趣,本身轻松愉快的课堂变得异常压抑,孩子的艺术想象力未能得到开发,一系列的连带效应,教学目标无法按时完成。

(二)家长以及校方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素质教育逐渐替代传统教育,但是不论教师或者家长,教导孩子的思想依然是以文化考试成绩为学习目标,导致音乐课程完全不被多数人所认可。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默认文化课程替代音乐课程,甚至于取消音乐课程,学生考试科目也仅仅落实于语数外等基础科目,类似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彻底无缘考评范围。校园资源全部倾注于文化课程,家长愿意为文化课程花费时间,拒绝给予学生时间学习音乐,以功利性目的教育孩子,特别是四年级以后,大部分家长都会逐渐压缩孩子们学习艺术特长的时间,尽可能地花时间去补习文化课程,提前为小升初打基础,做准备。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音乐教育生活化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仅仅是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未来学习道路中自主专研,陶冶情操,享受艺术蕴藏的魅力。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将其与音乐知识相联系,进一步加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升学习兴趣。由此,小学音乐教学课可指定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两种,将教学计划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不再被单一的课堂环境所束缚,满足学生对课外世界的憧憬,提供自由式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爱上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小学生的思维简单,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身份,教导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例如每月大扫除与《劳动最关荣》曲目相呼应,懂得为家庭、为学校奉献力量,一边聆听曲目,感受歌词及音符所普及的奉献哲理,例如公园游玩过程中必然发现各种各样的动物,聆听动物叫声并模仿是孩子们的乐趣,而《蜗牛与黄鹂》恰巧与之相仿,孩子们可在公园内一边歌唱一边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幸福,甚至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播放黄鹂鸟以及蜗牛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吸引学生目光,提升注意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音乐剧,通过扮演蜗牛、黄鹂鸟、旁白、风等角色,惟妙惟肖地展示音乐情景,不仅调动学生的娱乐兴趣,而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热爱音乐课堂,愿意将全部心力投入至音乐课堂。

(二)设置游戏环节

由于小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斥好奇心,且痴迷于游戏世界,则音乐教师可把握这一特征,通过创造音乐类游戏,抓紧学生的心,强化学生的音乐思维。实际授课阶段,教师发现学生坐立不安时,可通过歌词接龙游戏缓解课堂气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歌曲的所有歌词为元素,将上一位同学所唱歌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即将演唱歌词的第一个字,十秒内未能完成游戏的学生大声歌唱一曲。上述游戏规则不仅充分满足学生的游戏兴趣,惩罚内容也具有趣味性。又例如教师可以将《经典传唱》节目中的优秀曲目引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曲目,通过学习歌曲,将经典诗词文化教学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势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传承经典,更可以陶冶情操。在游戏阶段,学生之间增强交流,师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音乐知识,学习热情暴涨。此外,教师可定期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亲子大舞台或者其他形式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快乐源泉,促使家长对音乐教育有正确的认知,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进而逐步放宽限制,允许孩子在音乐世界中寻求自我,不再阻止学生学习艺术知识,允许孩子发现自我释放的正确空间。

(三)举办音乐竞赛

竞赛是激发参赛者求生欲望的一种常见形式,音乐比赛风靡世界,为此,音乐教师可借鉴这一形式,每月举办班级音乐竞赛,通过设置音乐主题定向演唱、音符默写等多种类型比赛,以擂台赛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进来,由于比赛类型多样,必然能够符合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进而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所学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了解到其他学生相较于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能够通过竞赛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路,针对每位学生提供针对性提升策略,最终实现维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制定奖励制度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求胜心理,奖励可定为文具、书籍、减免作业等,既能提升学生自信心,又可锻炼学生心理素养。

四、结语

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传统小学音乐教育过于枯燥,导致学生不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此,音乐教师可通过举办音乐游戏、音乐竞赛、渗透生活化内容等方式以强化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7(4):66.

[2]范伟.关于幼儿音乐教育中趣味教学的研究[J].北方文学:下,2018(12):194.

作者簡介:樊子漩(1987—),女,朝鲜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银川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趣味教学音乐教育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