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研究

2019-01-08陈安柱苏宏林

职教通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模式

陈安柱 苏宏林

摘    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高职“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将校企教学资源整合建构,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流程引入日常课堂教学,真实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景。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依次阐述了文题的核心概念、国外“教学工厂”模式本土化实践研究的困境、研究的意义及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旨在构建一定数字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工厂”模式,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流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互联网+教育”视域下“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课堂翻转”。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堂翻转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a/2018/03/18);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86180030);2017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2185)

作者简介:陈安柱,男,副院长,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车辆工程;苏宏林,男,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6-0036-05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将加速创造“互联网+教育”的新生态,助力智慧校园建设。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知识生产、传播和存储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强调“以知识或能力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实现培养适应现代化人才的目标。近年来,高职教育随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出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角色难以转变,项目教学设备的配比难以保证大班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有效把控、反馈效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流程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学生按照真实的角色进行协同工作,可以以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建设要结合教育规律和行企发展来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工厂”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核心理论界定

“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1]它是一种充分借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过程数字化的“精准教育”。[2]两者深度融合,是加快智慧教育改革的有力引擎,是增强教育生产力和创新力的全方位教育变革,以使教育教学成果更有效、优质资源配比更均衡。

“数字化教学工厂”是基于“有效教学”思想下,对企业资源、学校硬件设施和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和组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3]形成以学生课业低负、主动乐学、教学目标高达成率为追求的“高效课堂”。

二、高职“教学工厂”模式本土化实践困境

“教学工厂”模式如图1所示,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根据企业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学生顶岗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而提出的适应行企发展的现代教学模式,是集实境教学、企业项目训练、经验积累与分享于一体的“教学工厂”。[4]

随着我国高职办学条件逐渐改善,“教学工厂”模式这一职教理念也传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通过引入企业现代化的作业条件进行资源整合,也开展了“教学工厂”模式改革实践,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美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5]通过借鉴国外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逐渐也形成了我国高职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但是在执行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

(1)项目进度时间难以控制。将项目化教学简单的理解成先理论后技能,教学方式上依旧是灌输的“填鸭式”教育,部分项目难以模拟,时间难以控制。在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我讲你学”,导致理论和技能的严重脱节,出现“黑板上修汽车、养汽车”。(2)实训条件资源整合缺位。高职院校在工科类如汽车类专业实训条件建设一直投入较大,但是教学环境、企业项目、经验积累与分享型的“教学工厂”融合理念缺失。

三、高职“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能力本位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了技能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实现教学与学习模式方向性的转变。

(二)将现代化企业环境与项目引入学校开展实境教学

在学校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建立“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框架,是一种办学理念与思想的提高。对教师而言,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的任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助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构建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体验区、数字车间教学区、可视管理平台、教学做讨论区、设备管理区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工厂企业实境,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订单培养、资源共建共享、技术服务等合作运行形式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合作课程开发、共育师生、文化对接和服務地方而体现出不浮于表面的真正“深度”。

四、“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职“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改革内容

(一)建构基于“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框架

学校已与上海景格、北京运华等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将区域汽车4S服务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引入学校,辅以现代化、规范化、智能化的配套设施,“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基础框架已建构完成。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模块:汽车PLM体验中心、一体化讨论区、数字化车间、可视化平台、库房管理系统、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六大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和企业项目的每个过程紧密连接,动态匹配了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技术技能训练、企业项目实操整个过程。“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框架如图2所示。

1.汽车PLM体验中心。主要开展汽车服务企业典型工作项目的工作流程过程体验,模拟汽车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工艺规划、派工、仿真、作业、复检,实境感受企业日常的作业生产流程。

2.一体化讨论区。一体化讨论区是把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融合,完善传统理实教学“学中做”局限性,弥补项目化教学改革“做中学”脱节问题,有效解决教学资源(教师、汽车、场地)与多数学生实践之间配比的矛盾。

3.数字化教学车间。利用视频采集平台接入域名系统(DNS)网络,将实训中心整车、模块化实训室台架、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硬件通过路由方式使其整体网络化和信息化,实时交换车间设备与计算机的信息并上传至平台,提高有限设备的利用率。

4.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为课堂教学及管理搭建起可供交流的桥梁,主要包括教学场所可视化、设备管理可视化、教学内容可视化、学生实践可视化、教学管理可视化。

5.库房管理系统。库房做为一所学校实训教学物料及工具管理中心,主要利用配件信息库,统计实训使用物料情况,其业务涉及到从物料和工具采购、编码、入库、出库、运作管理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同时为顺利进行实境教学提供保障。

6.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实训资源管理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为校企双方带来便利,便于客户信息管理,能够提供资源检索、碎片学习等功能。

(二)汽车专业“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实践研究的硬环境建设

1.“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的改革设计。(见图3)

2.“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之核心课程“电控发动机检修”的改革设计。(见图4)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实践研究的软环境建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的要求,通过扩充“专业级教学资源”,扩建“课程级教学资源”,扩大“素材级教学资源”,三级整合,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平台建设;同时,引进教与学互动平台,开展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形成常态化教学评估和整改。软环境建设过程如图5所示。

五、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构建“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框架

将原有一体化教学设施设备有机融合,打破传统教学场地的布局,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解决实验实训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打造“高效教学”的教学硬环境

“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可以将软件教学、虚拟教学、实境教学、生产过程管理平台及理实一体化讨论区融为一体,将教学过程融入企业的生产流程,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师生比低、生均设备少、“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打造“主动乐学”的教学软环境

提取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内容,开发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微视频、碎片化资源及试题库在内的云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项目与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匹配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解决如何利用核心课程真正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六、结语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知识生产、传播和存储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可以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高效课堂”,达到“有效教学”。高职汽修专业岗证核心课程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接轨,丰富本专业课程内涵,实现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做到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无缝对接,使专业教学内涵建设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勉,张际平.虚拟现实视域下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5):30-37.

[2]朱鸿鹏.大数据视野下从智慧校园建设谈教学资源高效共享体系的构建思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3):43-52.

[3]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9):108-114.

[4] 谢骎.“互联网+”模式下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222.

[5] 史建军.以“数字化教学工厂”为载体助推一体化教学[J].职业,2015(12):45-46.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Digital Teaching Fact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Vision of "Internet + Education"

CHEN An-zhu, SU Hong-lin

(Institut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Ya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ancheng 22400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igital teaching factory"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s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troduces the modern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ocess into dail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ruly simulates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cene of modern enterprises. Taking the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topic, the dilemma of the "practical factory" model localization practice research,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key issues to be solved. It aimed to build a "teaching factory" model supported by certai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roduced modern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ocesse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alized the "classroom flipping" of "digital teaching factory" mode under the "Internet + education" vision.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igital teaching factory" mode; automotiv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major; classroom flipping

[責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模式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永续债券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