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和法应用五则

2019-01-06牟重临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厥阴乌梅小柴胡

胡 炜 沈 丹 吕 萍 牟重临(指导)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伤寒论》八法具备,其中之和法是仲景之突出贡献,伤寒中的半表半里概念为仲景所创立,确定和解表里之方小柴胡汤,其实仲景所立的和法不独在于和解表里,还有多种方法,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能外解太阳,内治太阴;调和肝脾的四逆散能疏畅气机,调和气血;调和寒热的半夏泻心汤能辛开苦泄,和胃除痞;调和虚实的乌梅丸能调肝安胃,和合阴阳等。临床应用广泛。牟重临主任是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受牟师临证指导,将仲景和法之五种用方的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疗失眠

孙某,男,43岁。2015年3月27日初诊:入夜寐差反复2年,病起精神挫折,郁闷不解,渐致失眠,纳食不振。曾经多次中西药治疗时效时不效。近来症状加重,致黄昏头晕欲睡,卧则清醒不寐,或入睡片刻而醒,经常入睡前服用“舒乐安定”。诊见:患者精神不振,胸闷心烦,口苦口干不欲饮,恶心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象弦细。视前中药大都是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细析本证属少阳病,阴阳失和,肝郁脾虚,拟小柴胡汤加补脾和胃之味。处方:柴胡6g,黄芩、制半夏各10g,党参、炒白术、仙灵脾、麦芽各15g,茯苓、夜交藤各20g,山药30g,橘红、炙草各5g。服药7天,精神纳食好转,夜寐有改善,大便成形,口苦。上方去山药,加枳壳、竹茹各10g,服7天。睡眠基本正常,间有反复,继以上方加减巩固2周而愈,追访半年未复。

按: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方,常用于治疗失眠、厌食症、原因不明发热、眩晕症等气机不调病症。失眠的病因很多,但其病机主要在于阴阳不交。人体的阴阳应顺天时运行,《灵枢·邪客》言人体的卫气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如果入夜仍然“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1]。《类证治裁·不寐》言:“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2]人体的阴阳贵在相使、相守。失眠的病机主要在于入夜人体的阳气不能入阴,阴阳不能交通。造成阴阳不能交通的原因,最为多见的是肝胆怫郁,加上现今人们饮食丰盛,易致脾胃失调,痰浊中阻,影响阴阳交通。所以治疗失眠关键在于疏肝和中,交合阴阳。小柴胡汤疏肝益脾,宣畅少阳枢机,故能交通阴阳,引阳入阴,能治“心烦”,疗不寐症,不失为和法,故对入睡困难者尤为有效。

2 桂枝汤调和营卫治咳喘

童某,女,5岁。2016年1月12日初诊:咳嗽带喘5个月,用过多种中西药,当时有效,但总反复,不能根除,转诊中医。刻诊:患者面恶风,动则汗出,遇风凉则咳嗽频作,带有痰声,鼻流清涕,纳食不振,大便溏滞,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证属卫阳不固,脾土失运,痰浊阻肺,治以调和营卫,固表益气,健脾消痰。处方:桂枝、厚朴各6g,炒白芍8g,防风4g,黄芪、炒白术各10g,茯苓15g,化橘红、炙甘草各3g,生姜3片,红枣5枚。每天1剂,7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再以上方加减治疗1周而愈。1个月后感受风寒,咳喘复作,但较前轻,即复投上方5剂而已,嘱继以上方服用1周巩固,追访半年未发。

按: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方,能治疗太阳中风之表虚证,其实质在于温脾阳,故谓其能够外治太阳,内治太阴,既可疗外感,又能愈内伤,临床适用范围很广。《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方小建中汤,即桂枝汤所衍化,能够治疗虚劳病之阴阳两虚证。《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言本方:“以桂芍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3]本方以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组方中表里相配,阴阳相济,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衍化方亦很多,故有人称本方为和方之祖,并非虚语。本例患者表阳不固,脾土虚弱,每遇寒凉则咳喘并作,故用方以《伤寒论》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标本兼治而获愈。

3 四逆散调和肝脾止痛经

周某,女,35岁。2016年5月17日初诊:腹痛反复2年余,每次经期加剧,以脐下为甚,伴肛门有胀坠感,经前乳房胀痛,平素带下量多色黄,已育二胎,2年前因子宫肌瘤,经腹腔镜摘除。诊见:患者面苍唇青,体倦汗出,素四肢畏寒,经期加剧,脐下压痛,纳食不振,大便滞下不畅,舌淡、苔白腻,脉弦细。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盆腔积液。证属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拟四逆散加减。处方:柴胡、枳壳各8g,赤芍、炒白术、黄芪各15g,茯苓20g,化橘红、炙甘草各5g,红藤、米仁、败酱草各30g,附子10g。服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尚感乏力便溏,上方去红藤加党参15g,减量枳壳3g,服7天。值月经来潮,痛经及乳房胀痛均有明显减轻,诸症悉减。再以上方加减治疗2周而愈,追访半年无恙。

按:妇女月经病大都责之肝,多见肝气郁结,柴胡剂颇为常用。四逆散在《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逆”[4],还有咳、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等或然症。少阴四肢厥冷,有虚实之分,属阳气虚寒,不能温煦为四逆汤证;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为四逆散证。所以本方临床使用大都从组方结构来推测适应病症,如见胸胁胀满,心烦失眠,纳呆气逆,大便溏滞,脉弦细等为肝脾不和,妇女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尤其多见此证,本方起调和肝脾作用。本例肝脾失和,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故用本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行郁托毒,清热利湿,加入黄芪、白术、茯苓、化橘红健脾益气,理气化湿;加红藤清热止痛;诸药合而中的。故痛止病愈,未再发作。

4 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除痞满

杨某,女,39岁。2015年11月5日初诊:中脘痞胀2年,加剧3周。上腹胞胀,纳食稍增则甚,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服西药2周,未见明显效果,以中药健脾养胃,疏肝理气亦无效。刻诊:中脘胀满,按之无所苦,恶心口苦,脘中烦热,夜寐不宁,便溏肠鸣,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此证属中气虚亏,寒热互结,痞阻中焦。处方:党参、茯苓各15g,苏梗、法半夏各10g,川朴、绿梅花、干姜各6g,黄连、炙甘草各3g,黄芩12g。服7剂,脘痞减轻,夜寐改善,继以上方服2周,症状基本控制,时感气短,去川朴、半夏,加白术10g,黄芪12g,调治1月而愈。

按:萎缩性胃炎表现胃脘痞胀较多,治脘痞之法亦颇多。对中虚而寒热互结之痞证,仲景的半夏泻心汤为常用有效之方,组方核心是在于干姜、黄连的寒热配合,意在辛开苦泄,消除中脘之寒热互结。此例久病体弱。中气不足,寒热互阻,上下失其交泰,中州升降失职,心下痞满。叶天士曰:“干姜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气味俱升,阳也;黄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气味俱降阴也。”[5]本例取干姜、黄连并用,意为调阴阳,复升降,由于患者久病中土虚亏,肝气失疏,故合补中健脾,疏达气机之味,俾中焦健运,气机得疏,则痞证自除。

5 乌梅丸调肝安胃愈久泻

黄某,男,58岁。2016年4月13日初诊:患者每于春季则腹泻发作,入夏即不药而愈,如此5年。多次经中西医治疗,终不能得到根除。平时脾胃虚弱,易于伤食脘腹作胀,此次入春,腹泻发作,用过各种中西药或效或无效。诊见:患者每天腹泻三四次,泻时伴腹痛,肠鸣,纳食不佳,腹软无压痛,舌淡、苔薄白,脉象弦细。时值春季,厥阴肝木当令,患者本脏气机失调故而发作。当从厥阴调治,以主方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炒白芍、黄柏各10g,黄连、桂枝各6g,党参、附子各15g,化橘红5g,川椒、炮姜各3g,肉豆蔻8g,炙甘草4g。每天1剂,服用7天即腹泻止。原方调理2周而愈,追访1年余未复作。

按:乌梅丸是厥阴病治疗主方,用于寒热虚实错杂之病症。本方不但能够调和寒热虚实错杂的病症,还能调和机体与外环境不和而发生的病症。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谓:“肝病治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其味备酸甘焦苦,性兼调补助益,统厥阴体用而并治之。”程郊倩谓:“用乌梅丸名曰安蛔,实是安胃,并主久利,见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证,可以此方括之也。”[6]本例病情因时发作,值春季为厥阴肝经当令,由于患者厥阴肝经失调,体虚而寒热不和,不能应时行令,于是逢春时而病发。乌梅丸主要治疗厥阴病,表现寒热虚实复杂的病症,除了广泛地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神经、呼吸、泌尿及心血管疾病等。

猜你喜欢

厥阴乌梅小柴胡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望梅止渴话乌梅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