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

2018-12-27涂庆华

文教资料 2018年26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高职教师提升策略

涂庆华

摘 要: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生活质量。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缺失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及教师的身心健康均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以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例,在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表现的基础上,探讨造成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影响因素,提出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幸福感 提升策略

幸福感是与人的需求息息相关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作为幸福感的主要构成部分,职业幸福感指的是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需求得到一定满足、能力得到提高、价值得到发挥等而得到的持续性快乐体验。高职教师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其职业幸福感,不但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与职业发展有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深远,尤其是直接关乎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与发展。本文针对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

一、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身心亚健康问题比较普遍

因教学工作的特殊性,部分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乐观。譬如,长期用嗓过度导致多数教师都患有咽炎;作业批改过程中的低头过度,致使教师群体中的颈椎病极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开始向多媒体课件制作、网上阅卷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电脑的长期使用会诱发各种电脑综合征,如记忆减退、失眠等一系列神经性疾病。同时,身体的亚健康必然会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幸福感。

(二)教学创新力度相对不足

当前部分高职教师对于每日的重复工作逐渐变得消极与冷漠,原先的工作激情所剩无几。甚至一些高职教师仅仅将本职工作视为谋生手段,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缺乏必要的创新。诸如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一成不变,工作热情与动力不强,对工作的认同感明显缺失,难以体验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教学创新力是任何一位教师获取工作激情的原动力,一旦教学创新力疲软则会直接造成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三)职业价值感明显偏低

部分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评价较低,缺乏科学、合理、客观、正面的认知,评价始终处于消极的状态,工作积极性较差。这种现象直接影响高职教师对所从事岗位的认可度,对各种教学评估难以做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最大限度地献身教育工作,当然也不可能感受到教育工作带來的成就感与愉悦感[1]。职业价值感的地位徘徊,会进一步加剧降低教师的自我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对教学工作采取应付与敷衍的态度,这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巨大。

二、造成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核心因素之一。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较高,但受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民众普遍更尊重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要低得多,即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薪酬待遇等均相对较低。特别是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教师被赋予的职责、要求与期望等“水涨船高”,但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未随之提升,高标准、高压力与偏低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反差,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难以得到增强。

(二)学校因素

繁重的教学任务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学生数量增加,但相应的高职院校教师数量并未大幅增加,学生多、教师少的不均衡比现象突出,特别是专任教师更是紧缺。师生比例失调,必然会造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影响备课质量、教学创新等。师生结构失调的现象,不仅仅让教学任务过于沉重的教师失去职业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目的的达到。

(三)教师因素

高职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幸福感获得能力是造成其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与领导、同事、学生及实习单位等保持沟通与联系,这期间避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对于自我调节能力强的教师而言,其无论面临何种棘手的问题,都会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这对获得良好的职业幸福感极其重要。另外,清晰的职业理想与信念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项自我因素。

(四)学生因素

由于高职院校属于高考录取批次的最后一环,加之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推进,致使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间接影响了教师对教育职业的认知与认同[2]。另外,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形成的尊师重道风气不够浓厚,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崇高感体验降低,职业幸福感受限。

三、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社会要对教师的地位予以充分认可与尊重

从社会层面分析,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切实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各方面提高其待遇,给予高职教师公平公正的认可与尊重。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广大民众认识到高职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积极创造全社会尊重高职教师的优良环境,促使高职教师对自身价值进行正面评价,激发其发挥自身价值的动力与热情,不断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二)学校应积极创建人性化的教师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可从三方面创造人性化的教师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体包括:一是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突破传统以考核标准为主的教师管理模式,重视教学策略的创新化引导,给教师预留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工作的乐趣与效率,增强职业幸福感[3];二是创造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营造尊师爱师的浓厚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位荣誉感;三是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培养教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教师层面探讨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可从三点着手:一是教师要制定切合实际且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做到细化目标,以此获得更强的成就感、满足感与幸福感;二是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身心锻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使自身的机体与心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身的“正能量”;三是教师要对自我予以客观的认知与评价,意识到教师岗位的伟大性与崇高性,不因社会中的负面评价而偏低自身的价值性,并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与评价,促使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从各方面提高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能力。

(四)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应积极引导其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提升,如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教师的课堂讲解奠定基础;努力涉猎更宽更广的知识范围,丰富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完善知识架构,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4];不断提升自我品德修养,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幸福感。

综上所述,高职教师作为履行高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化人员,肩负着教书育人、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艰巨任务。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为其工作体验的重要形式之一,直接关乎教学质量与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我国的综合教育水平。尤其是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越强,其工作认同度与积极性就越高。因此,只有将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鼓励多方主动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途径研究[J].大众科技,2018(05):118-119.

[2]杨蓉.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指数的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江西省八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5(07).

[3]金一波,李娇,陶灵芝等.高校女教职工压力、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2).

[4]王芳,吴仁燕,周颖.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及其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高职教师提升策略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