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语感 增强文化自信

2018-12-21牛艳芝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感人文素养

牛艳芝

在语文课程中,语感就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互动交际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表现为个体口头或书面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明自己的主张、意愿、见解、思想,他人能否听懂或读懂,且是否愿意听或喜欢读。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语感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要素,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条件。培养学生习得良好的语感,是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牛鼻子。

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习得良好的语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一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感发展的主人,二是要引导学生习得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是要助燃学生情感体验的火花,四是要丰富学生人文性语言的积累。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感发展的主人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位学生作为渴望能动、渴望独立、渴望发展的个体,具有区别于他人的头脑、性格、感官和阅读思想、阅读知识经验、阅读行为规律,教师是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代替学生进行阅读体验、代替学生产生阅读联想、代替学生投入阅读实践的。因此,我们应该始终把学生推上主角位置,引导学生读自己的书、主动地读、自觉地读、体验地读、有创意地读、自由地交流、自然地联想,在与同学、教师、文本、作者、编者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语感水平。

二、引导学生习得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通過自我努力和师生启示,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的阅读感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和阅读评价能力,而且体现为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习掌握的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还体现为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环节里,能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有创意、整合优化地进行阅读,从而构建起自己的阅读方式,拓宽阅读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习得良好语感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助燃学生情感体验的火花

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所以,语文教学应根植于情感,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时,应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生发情感体验的平台,组织他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品读赏析,感受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用得美,能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情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说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情感、做出自己的评价,力求入读而感、以感生悟、融悟化读,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丰富学生人文性语言的积累

丰富的人文性内涵是新课标语文课程的显著特色之一,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和增强离不开人文土壤。故而,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不同体裁、不同作家、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启迪学生把阅读视野从充分读好课文转向教材之外,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及时而广泛的积累、赏析好词佳句,让学生的“心灵经常受到优秀文化的陶冶,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力求使学生融入作品中领悟人文内涵,获得情感体验,沉浸在作品里生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启示,与文本互动对话,探寻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思想方法,品味、领略作品的美韵,积累其中的精华,并形成习惯坚持下去,逐步发展自己的语感,提升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当然,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通过一篇文章、一组课文或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着眼“九年一贯”的课程设定思路,用较长时间来逐步培养,促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发展良好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 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感人文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人文社科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