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几点思考

2018-12-19万媛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激趣朗读兴趣

万媛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是一种锻炼、一种享受、一种情感的流露。许多学生把朗读课文看作是一项任务、一项负担。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精彩?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1.情境激趣;2.以图激趣 ;3.演示激趣;4.体验激趣;5.想象激趣 ;6.评比激趣。

【关键词】激趣;朗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会朗读对学生而言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也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朗读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培养能力的过程,一种享受文学的过程,一种对表达真挚情感的方式。翻开我们的语文书,会发现每篇课文的后面都要求孩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相关片段乃至全篇课文,可见,朗读在学习上是多么的重要。那怎样让孩子爱朗读,会朗读呢?我想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一旦对某一学科、某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认真地钻研研究,从而增强学习效果。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我认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情境激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心理还是生理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很多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诱因引导才能更好地开展,朗读更是如此,尤其是对那些缺乏朗读兴趣的孩子,激发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针对这一需求,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特定的情境,配上特定的画面,不仅可以更好地烘托朗读的气氛,更可以牵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有感情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朗读环节,我选取了柔和优美的音乐来配合。有了优美音乐的映衬,学生越读越入情,越读越入境,许多学生读后说,他们好像来到了荷塘边,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孩子们一个个兴味十足,既在这过程中獲得了美的享受,更感受到了朗读的独特魅力。所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选用音乐背景效果往往大于教师字词句干瘪的无趣的讲解。

《安塞腰鼓》一课对于我们华北地区的学生来说太过陌生,怎样让孩子对此产生兴趣呢?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课的刚开始,让孩子欣赏带有当地风情的《黄土高坡》,同时向孩子们出示一些陕北风情资料和图片,在这其中安塞腰鼓的资料占绝大部分,学生在欣赏完后,对陕北风情、对独特的安塞腰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颤,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可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就能诱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使他们由不喜欢到喜欢,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渐渐地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二、以图激趣

语文书里的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这些精美有趣、生动活泼的插图生动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利于帮助孩子激发想象,启发思维,从而理更好地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第四册中《月亮湾》的插图非常的精美,向我们展示了月亮湾无限的风光,符合课文所表达的意境。所以在新授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仔细观察插图(找一找图上都有什么?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孩子们都一一表达之后,我又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描述画面上的景物及其特点,随着指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接着我问道“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知道?”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说想知道,这样学生朗读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对文本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了。

低年级如此,高年级也是如此,插图对学生的朗读兴趣有着很好的激发作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想要读好,必须先要理解词意,插图就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指导学生观察后,孩子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田园风光,对翁媪及三个孩子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词句理解了,读也就有感情了。

三、演示激趣

演示的方式很多,可以听录音,、可以教师示范朗读,也可以学生表演,等等。

欣赏录音能把学生带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学生在欣赏录音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那动听的声音所感染了,便不自觉地想去读一读,这样就不自觉地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不自觉地在读中感、读中悟。《七律长征》在读之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们都会读、会背,但缺乏感情,这时候录音能够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欣赏读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诗的韵味,感悟到了诗意,孩子们有了朗读的兴趣,就去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感悟了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者还可以通过自身示范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身教胜于言教,对于那些优美的文章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准确有效并且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以示范,他们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想要像老师那样有感情地读一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哪些句子难读,需要老师的示范指导;哪些句子、片段孩子感兴趣,想要老师表演。我校裴老师在教授《春笋》一课时,孩子们在她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在柔和、甜美的声音中,在轻快的乐曲背景伴随下,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裴老师在范读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将单个朗读、开火车朗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结合起来,比一比,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孩子的读书欲望。

剧本是我们语文书上一种特殊的文体,想要读好,必须走入文本,这时候学生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同样能够激发朗读兴趣,感悟文本意境。作为教师,我们都发现了小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的时机,帮助他们进入角色,在分角色表演中激情引趣,启迪思维,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如教学《云雀的心愿》这课时,一位是云雀妈妈,一位是小云雀,还有几位配角,我请几位同学以课本剧的形式来对课文内容、人物对话进行了编排演绎。学生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脑海中再现课文内容,表演者们演得越生动,学生学得越感兴趣。接着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分工,让学生六人一小组都来练习角色表演、角色朗读,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本剧表演中,大都学生都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完成了朗读任务。

四、体验激趣

教学活动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离开了生活,教学活动也就不能开展了。俗话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生活对语文多么的重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借助生活体验,将教学活动放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帮助学生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学习语文。在指导朗读《冰花》一课中“他惊奇地喊道:‘妈妈,快看!玻璃窗上开花了!”一句时,刚开始孩子们总是喊不出那种惊奇。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记忆中挖掘类似的生活体验,比如:“你和妈妈在家里找你心爱的玩具,找了好久,终于被你找到了,你是怎样的心情,你会怎样把这好消息告诉还在埋头苦找的妈妈?”或者“有一天,你跟妈妈走在一个大城市的大街上,远远地你看到了你的阿姨,你会怎么告诉还没有看见阿姨的妈妈?”“妈妈,妈妈,快看,我的玩具在这儿呢!”“妈妈,快看,阿姨也在这儿!”……

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呼唤了起来,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再回过头来读课文中的这一句话,“惊奇”之意也就自然流露了出来,孩子们随着这“惊奇”朗读也更浓烈了,这可比读响亮、读大声效果更好。

五、想象激趣

小学生的想象力不是我们大人能比的,这就对培养孩子朗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老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情境,让他们进入想象的天地,使他们边读边想象,边想象边读,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就不会“小和尚念经”,一直会带着兴趣、带着感情去朗读。当然情境创设方法很多,如幻灯片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贴近孩子生活的谈话等等。《问银河》通过情境的创设,孩子们仿佛来到了神秘浩瀚的银河,激动不已。一个个都模仿着文中丁丁的样子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慢慢知道了怎样才能把问题问好,什么样的问题别人才愿意回答你。有些调皮活泼的学生还扮起了银河问丁丁:“你知道小虾是什么样子的吗?”“那田螺又是什么样子的吗?”小虾和田螺的形象就这样“问”出来了,同学们都读得特别美,特别有趣。

六、评比激趣

别看孩子小,其实他们是最富有挑战性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执着。前不久有幸外出学习,一位教師执教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值得我们学习。在课文朗读环节,她把孩子间的朗读比赛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朗读中,采用师生共评方法让学生兴趣倍增,斗志昂扬,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听课老师都被这热烈的课堂氛围给感染了,我们听课教师都不自觉地鼓起了掌。同时让听课教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朗读的教学也可以这样,原来任何一篇课文都可采取不同的赛读方式。作为教者,我们要善于钻研,善于思考,善于创新,为孩子创造比赛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但不能忽视鼓励的重要性,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争取更大的进步。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声音高低、抑扬顿挫,而是要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悟语言魅力等方面多下功夫,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把朗读练好,咱们的孩子包括老师要多加练习,多多朗读。

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更是如此,一定要先让孩子对朗读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和感情的表达。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相信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越来越高,语文素养也会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激趣朗读兴趣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