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学生都能闪光

2018-12-15郑献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后进生

郑献华

【摘 要】 新课标突显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显然为基础较好,思维反映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和发展空间。但稍不注意会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演说会”和“练兵场”,相对弱势群体却成了旁观者,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因而破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怎么办?

【关键词】 后进生;捕捉亮点;建立自信

就在今年五月初的一次送教下乡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有位教师说现在我们班出现这种情况,成绩好的特别好,基础弱的特别弱,在平时的课堂中,优生懂了不愿听,后进生听不懂也不听,真是头都大了,并问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中处理好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关系。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新课标突显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显然为基础较好,思维反映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和发展空间。但稍不注意会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演说会”和“练兵场”,相对弱势群体却成了旁观者,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因而破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怎么办?

一、多给中等生与后进生时间与空间

不知在坐的各位同仁是否有这种感觉,在自己上公开课时,为了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提较难一点的问题时,自己的眼光总是盯着那几个成绩较好,表现活跃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一般的同学给的机会总比较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案例对我的触动很大。是一节公开教学课,有许多老师来听课。那位老师上的是《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以前,每上完这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都要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为题进行说话训练,效果很好,这次,他上完新课后,又让学生来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后他开始点名,A生说:“青蛙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B生又说:“青蛙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花上蝴蝶飞舞,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日子都白过了。”有的同学竟还让青蛙坐上飞机去环游旅行,青蛙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教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这时候,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举起手,他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打断了她的话,问道:“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不等学生回答又示意她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他看到那们同学写道: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能喝,水在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外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回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呀!教师的心被震撼了,河里常漂死鱼,菜市上常有卖青蛙的,这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回到井里有什么不好?我却没给她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倘若让她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笑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我竟说她是一只坐井觀天的青蛙,而实际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教师在后面工整地写道:对不起,老师才是一只井底之蛙!

是呀,这位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该多好,但在公开教学时,总担心时间不够。就在今年的5月份的一次送教下乡教学中,我上了一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在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特点及表面积计算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用硬纸做一个火柴盒,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经过一阵小议之后,我让学生回答,你说应该是几个面?大部分学生说有9个面也有几个学生说是6个、7个、8个,我就让他们站起来,让认为是9个面的同学解释给它们听、听过后,那几个说8个面、7个面的学生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坐下去了,而那个说是6个面的同学他还是坚持,就认为只要求6个面,就是不坐下,我就再让他自己来说。火柴盒分哪几个部分,外面有几个面?(4个),里面几个面?(5个),那一共有几个面?(9个),那你还坚持是6个面吗?我还坚持他就是6个面?啥,你还坚持,还不坐下(是),我心里想:“你快坐下吧,我后面还有很多问题呢。”但我看他不是好玩,表情挺认真的,我就让他说,你为什么说只有6个面?他说,火柴盒是长方体,他外面只有6个面,所以他只要求6个面就够了。原来,他认为遮住的面不用求,我问,那遮住的面要用纸吗?(要),那求要用多少纸,遮住的面要求吗?(要)你还坚持6个面吗?(不了),我终于松了口气。

课后我们大家交流,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到了数学课堂就总会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仁是否也遇到这种情况,课后我也反思,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两个世界: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他们的两个世界有时往往不能融合,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交汇,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向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这在中等生与后进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如能每次多走一步,多给些时间,让他们把想法说出来,找到他们的症结所在,我想这对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当场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教师要善于“捕捉”亮点让优等生来帮助后进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历程,教师是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依靠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比较单纯,学生与学生思维相近,更容易沟通。而作为教师,由于经历较多,在考虑问题上往往会想得更复杂,而让一些优生来解答后进生困惑,是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记得在一次听公开课时,一位教师在上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她出示一道题让学生讨论“怎么算”。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做红花。他们送给小班的小朋友5朵以后还剩7朵,大班的小朋友做了多少朵红花?”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这道题用减法算。”

“为什么?”

“因为这里送给了小班的小朋友,就是少了,少了用减法。”

这时,教师感觉到由于自己讲解时的疏漏而造成理解的错误。她急切地希望讲明白这道题不能用减法的道理。但是,她越着急越表达不清楚,什么“部分数”、“整体数”之类的概念,越发引来学生迷茫的眼光。

一个童稚的声音打破教室中的沉闷:“老师,我来讲——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后来决定不送红花给小班了,他们把送给小班的5朵小红花拿回来,这样,拿回来的5朵,添上原来还剩的7朵,就是大班小朋友所做的红花。所以要用加法算。”

老师长长地舒一口气,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位学生。

是啊!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地于“捕捉”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且不说在今天“数字化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受到挑战,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也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的经验在思考,有时,“灵魂工程师”也没有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在新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也还得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信任你的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孙美. 浅谈转变“后进生”[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9).

[2] 丘太祖. “偏爱”与后进生的转化[J]. 中外交流,2018(4).

猜你喜欢

后进生
让后进生在参与中转化
浅议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方式思考
浅谈转变“后进生”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的几点看法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如何消除后进生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