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切入点,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2018-12-14朱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切入点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朱艳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展开读写结合的教学。通过采取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信息,鼓励学生尝试抒写阅读体会,指导学生赏析并模仿经典,指导学生展开延伸探索等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提高读写结合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切入点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辩证关系,指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度,把握住两者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一、梳理信息,概括文本大意

在鼓励学生展开初步阅读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尝试梳理文章中的信息,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这样能让学生找到自己和作者的思维对接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下去,思考要如何才能更好地构思写作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构思作品,并尝试在自己写作时运用相似的方式构思文章,整理文章的脉络,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整理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的大意。学生发现,作者将孙悟空打白骨精的事件分成三部分,虽然每个部分都有相似之处,但是却也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发现,每一次打白骨精,白骨精就会更加狡猾,孙悟空也会受到师父的更多指责。这样便促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搞清楚了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想一下自己在写作时应该如何安排文章的脉络。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了“植树”这个主题,便将植树过程中遇到的種种困难一一描述,从挖坑到施肥,最后到捕捉害虫,种植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而该学生却一次次战胜了困难。这样学生便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不仅写清楚了植树的全过程,而且还写了自己如何不畏艰险,战胜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这样安排文章结构,显得层层递进,同时也让文章的条理变得十分清晰。

在尝试梳理文章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切入点放在整体感知上,鼓励学生阐述阅读体会,梳理文章的背景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这样能让学生的感知体验变得更为细腻,促使学生写出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的文章。

二、抒写体会,引导细腻体验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细腻的情感,然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接触的人和事也不是很多,很难对事物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把握住文章中的情感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文章时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自己创作时尝试融入情感,写出更具有情意的文章。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说说自己在文章中读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是否被文章中的人物所感动。学生围绕自己的情感波动进行写作,抒写了自己的内心体会。如有学生提出:“在《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中,我看到了一个乐观开朗的老人。虽然岁月沧桑,在老人的身上也留下了印记,但是老人却丝毫都不在意,依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寻找着自己对于大自然的那份追求。”在这样的写作中,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理性思考。除了针对文章内容抒写阅读情感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扫路人这样的人,这些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如有学生提到在自己小区里的一名孤寡老人,虽然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全部亲人,但是依然坚强地活着,而且还照顾小区里的流浪猫。该学生提道:“这位老人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都具有乐观开朗的心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书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更为细腻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赏析经典,模仿写作特色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经典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可以把握其中有写作特色的地方,鼓励学生围绕特色点进行赏析,并尝试在自己创作时运用这些写作技巧,进而让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如《三亚落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不少学生都对其中的比喻和拟人句感到记忆犹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时,就可以围绕这些部分展开教学。教师鼓励学生总结一下比喻和拟人的特点,并思考作者如何选择喻体。“作者为何不选择烧红的烙铁之类的事物作为喻体呢?”学生认识到:“在选择喻体时也要将情感融入进去,所写的比喻句要符合整篇文章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进一步了解了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在学生积累了相关的知识点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自己总结到的知识点进行写作。如有学生选择“松树”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在作文中便运用具有情感性的事物来进行比喻,如“好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样”“身穿一身绿色的戎装,身体笔直,如同正在站岗的哨兵”等。这些比喻不仅十分合适,而且还写出了作者对松树的情感,展现出了松树坚强、挺立的状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经典作品如何选择词汇,如何安排句式,如何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学以致用的写作活动,在实践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进而提高语文基本能力。

四、延伸探索,对接开放思维

在读写结合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模仿课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则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探索发现,尝试开放思维,在拓展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并积极用补写、续写、撰写同主题的文章等方式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思路可以更为宽阔,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如在阅读《牛郎织女》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尝试阅读其他民间传说故事,然后尝试自主展开总结,思考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并尝试展开补写、续写等活动。如有学生阅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等故事后,进行思考探索,提出:“不少神话故事都有善良的主人公,而且展现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表现了古人的美好愿望。”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改写活动,让学生说说在自己读到的民间故事中,哪一段内容最为遗憾,并尝试改写成更完美的结局。如有学生修改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的内容,改成梁山伯拦轿告状,大官看中其有才华,于是便支持其向祝家求婚,两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在延伸探索中,学生表达了自己对民间传说的看法,并积极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写神话故事。这样便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深化,促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探索和发现,多分析文章的结构,探究文章中有哪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写作手法。这样能增强读写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抓住延伸点进行练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多元反思,完善思路结构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练习,缺乏思考点,则很难得到长足的进步。教师可以在学生读写结合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围绕自己写过的文章进行修改,尝试完善写作的思路,调整作文的结构,让自己的作文得到升格。

如在学习《爱之链》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仿写活动,找到生活中感人的小故事,然后尝试将其写下来。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展开了反思活动,思考自己构思的文章和课文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课文如何埋设伏笔。学生发现,文章具有故事中的人物虽然不知道,但是读者却知道的特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相互之间有因果关系。学生又对比自己的作文,发现自己的文章显得比较平铺直叙。学生便参考这种结构特点修改了自己的文章,原文中“我”在帮助小女孩的过程中,发现她是自己表叔的孩子,修改后变成“我”帮助完小女孩后回家,回家后发现小女孩坐在家中,原来是表叔的孩子。这样便让故事变得更具有曲折性,促使文章的情节更具有可读性。在尝试反思和修改之后,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开始懂得合理设计伏笔,用首尾呼应等手法进行创作,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反思练习中,学生能尝试展开比较和辨识,并在归纳概括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通过修改作文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这样也能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建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加深刻、灵活,同时也富有独创性。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学习时,要注意按照学生的学情把握好切入点,找到突破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训练有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切入点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