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评价

2018-12-13李凤娥成振华刘文运郭荣云郭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6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李凤娥 成振华 刘文运 郭荣云 郭锋

摘要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氛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评价。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日常生活的能力和对神经功能的损伤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空腹时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病第1天、7天、14天对各指标予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周其高同型半胱氨酸临床疗效评价,短时期的预后效果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临床评价

急性脑梗死被人类视为健康的严峻问题,有着极高的发病概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在近年来针对疾病原因,例如高血压和心脏病以及高血脂等报道有极多研究,但一直未找出发病的真正原因。当前研究说明高同型半胱氨酸为临床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因素[1],为此,本次研究将评价高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内的效果与短时期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例,一般状况下,成人在空腹状态时血浆的总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标准范围为5~15μmol/L。患者在入院后取第1次在空腹状态时血浆同型半胧氨酸实际测定值作为基准,>15μmol/L的患者为观察组,<15μmol/L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72±8.77)岁;其中高血压28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肥胖8例,抽烟20例,喝酒12例。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91±6.55)岁;其中高血压31例,冠心病28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14例,肥胖11例,抽烟22例,喝酒1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水平,在清晨抽取患者空腹的静脉血共3mL,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数值的测定。主要采用酶免疫分析(EIA)法,其分析的基本原理:首先运用酶把血样之中“Hcy”转变为“s-腺苷-L-Hcy”,而后加入带酶标“抗s-腺苷-L-Hey”克隆抗体,利用“竞争结合”重要机理,把具有差异化水平标准的样品和酶标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再用显色、终止两种试剂依次予以显色及终止并制作出“Hcy”浓度和发色强度相关标准的曲线。同时,样品依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在此标准曲线的基础上查看其“Hcy”浓度。运用“ELSIA”试剂盒、“MK3”酶标仪完成。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基本状况、空腹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第1天和第7天与第14天的神经功能产生的损伤相关评分以及日常生活的能力评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在空腹状态时血浆同型半胧氨酸的水平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空腹时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分别为(25.55±10.47)和(12.95±3.66)μmol/L,经过统计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06,P<0.05)。

两组患者在第1天、7天与14天的神经功能产生损伤状况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其在统计学中缺少研究意义,即对其神经功能的损伤状况无评价临床价值,见表1。

两组患者在第1天、7d与14d其日常生活的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内日常生活相关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入院治疗期间高同型半胱氨酸针对其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临床评价缺少意义,见表2。

讨论

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在血栓栓塞的发病机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具有关键作用,一直被视为独立且危险的因素。在国内有多数患者患脑梗死疾病,并且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呈现升高状态。急性脑梗死在治疗中的效果由于受较多外在性因素、个体多样化差异所影响,使临床疗效、预后等评价具有非确定性特征。近期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为部分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潜在危险因素。经对较多脑卒中的危险性因素相关干预获取了明显效果,然而却有一些脑梗死至今还未寻找出明确病因[2]。近些年,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视为脑卒中形成的危险且独立因素,而需要在前期对脑梗死有关指导性治疗、判断其预后效果做出进一步研究。有相关报道称急性脑梗死在发病的1~3个月之后的高同型半胧氨酸阻碍机体恢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对原因的分析,临床急性脑梗死的后脑组织针对缺血和缺氧状况比较敏感,使患者机体处于一个应激的状态,进而掩盖住高同型半胱氨酸并对机体造成影响。

有关研究说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形成致病机制主要包含几个方面:①超氧化物、过氧化物的产生对血管内部皮细胞造成了损伤,使凝血因袭相关功能发生转变,增强了血栓形成的倾向,令小动脉的血管极易形成栓塞。②有利于血管内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并参与了粥样硬化临床癥状的形成。③活化形式促进了血小板的聚集,且和“载脂蛋白B”形成具有致密性复合物极易被其血管壁内巨噬细胞所吞噬,令血管壁上脂肪产生堆积。④谷胱甘肽在临床上为抗氧化剂之一,可以防止较多细胞的成分进行氧化甚至是造成其他的损伤,且可以维持其维生素E具有还原状态。此外,NO和谷胱甘肽间互相产生作用,足以保护血管受到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阻碍其谷胧甘肽实现合成,进而危害着患者机体。⑤损伤神经元的DNA和促使凋亡以及提升神经元对于神经毒物的敏感程度或性能。依照研究推测高同型半胱氨酸针对患者脑血管具有慢性损伤的效用,缺血和水肿以及坏死等临床症状有可能掩盖患者在急性期内对于脑梗死产生的影响。因此,持续性高同型半胱氨酸针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在其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之后,在梗死灶已经完全稳定后对其血管的内皮损伤和脂肪堆积以及细胞增殖等产生的损伤日益明显,不利于疾病的远期康复。

综上所述,初始时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视为急性脑梗死疾病形成的危险且独立因素,和高血压和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没有显著相关性,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前期住院的治疗效果、短时期内的预后效果评价在临床上没有意义。当前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脑卒中等研究刚起步,要求医生从各方面进行多观察,早期干预临床治疗药物和日常营养,进而减少了脑梗死患者出现二次发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杨晓静,王秀哲,武卫东,等.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2):116-117.

[2]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057-3061.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