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2018-12-13马凌云李文东孙凌玉韩中千迟秀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6期
关键词:抗炎病机炎性

马凌云 李文东 孙凌玉 韩中千 迟秀娥

摘要 2型糖尿病与炎性反应相关,中医在2型糖尿病的杭炎治疗方面独具优势。文章从2型糖尿病的炎症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与炎症机制的关系、中医在2型糖尿病炎症机制方面的实践3方面总结抗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炎症;中医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2型糖尿病与炎性反应相关。1901年,Williamson发现非甾体抗炎药物水杨酸钠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含量[1],首次證明了炎症与糖尿病发展的相关性。200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上,炎症学说得到了国内外内分泌学者的一致认可。2011年,Donath、Shoelson在《Nature》上发表文章表明[2],2型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证明,抗炎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糖代谢,此类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白介素受体拮抗剂、各种靶向药物,如依那西普、阿那白滞素、托珠单抗、AMP活化的蛋白激酶激活剂等[3]。采用此类抗炎药物控制2型糖尿病的炎症状态已成为治疗新途径,其优势是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缺点是此类药物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明显。中医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可以达到多靶点、多途径抗炎治疗,在2型糖尿病的抗炎治疗方面独具优势。

2型糖尿病的炎症机制

2型糖尿病的炎症不同于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症,无红、肿、热、痛等典型表现,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低度的亚临床炎症,主要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的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炎性因子[4]:①免疫炎性反应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②细胞因子:TNF-α、TNF-γ;白细胞介素系列,主要为IL-6;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③急性期反应蛋白:如C反应蛋白;④其他:如凝血因子、血脂成分、内皮黏附因子等。炎性因子主要通过IKK/NF-κB通路、JNK通路、SOCS通路等途径抑制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减少胰岛素的受体底物合成和表达。因此,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对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途径。

2型糖尿病中医病因病机与炎症机制的关系

2型糖尿病在中医中归属于“消渴”“消瘅”等范畴,早在《内经》中便对其病因病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如《灵枢·五变》:“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又如《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表明了体虚为本、痰热为标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家在古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炎症机制,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张红敏等认为低度炎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是痰湿,多发生在体形肥胖者;外在条件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多食肥甘、嗜烟、过度安逸、情志不畅等。王丽英等认为低度炎症的病理机制为虚实夹杂:气虚、气滞、痰饮和瘀血成了低度炎症的发生原因。

中医在2型糖尿病炎症机制方面的实践

专方专药:王霞、余江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6个月[5],观察组53例给予六味地黄丸+银杏叶片口服,对照组51例给予安慰剂。结果显示血糖不分层时,两组CRP、IL-1β、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血糖分层,8mmol/L≤FBG≤10mmol/L时,两组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韩琳等选择瘀血阻络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6],观察组加服通瘀煎化裁,方剂组成:当归尾15g,红花10g,香附10g,青皮109,木香10g,泽泻10g。4周后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试验提示,中药有整体治疗的优势,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其影响炎性因子作用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不依赖于降糖作用的抗炎途径而实现,各炎症环节均有可能是中药发挥其作用的靶点。

实验研究:范冠杰等运用降糖补肾方[7],组成:狗脊10g,川断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地骨皮15g,生黄芪15g,生地15g,葛根12g,黄连5g,桑白皮10g,知母6g。干预糖尿病大鼠4周,结果提示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RP、TNF-α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清IL-6效果与阿司匹林效果相当。翁捷、顿文亮应用黄连苍薏四味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21d,黄连苍薏四味方组大鼠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黄连苍薏四味方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以上实验均表明,中药复方及其制剂可以改善糖尿病的糖代谢、降低炎性因子、抑制炎症信号通路。

综上所述,炎性反应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糖尿病的代谢异常。研究中医药抗炎的作用靶点、作用途径、临床效果等多方面的问题,将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 RT.On the treatment of glycos-ur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with sodium salic-ylate[J].BMJ,1901,1(2100):760-762.

[2]Donath MY,Shoelson SE.Type 2 diabetes a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at Rev Immu-nol,2011,11(2):98-107.

[3]王颖,王兴亚.抗炎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40(3):178-188.

[4]颜薇,陈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炎症机制的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299-2300.

[5]王霞,余江毅.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16-1019.

[6]韩琳,刘凡,张慧,通易芝煎化裁对瘀血阻络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4):61-63.

[7]范冠杰,唐咸玉,孙璐,等.降糖补肾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IL-6、CRP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21-2722.

猜你喜欢

抗炎病机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