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与标准: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德国经验

2018-12-10於鸿方家珏

继续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德国

於鸿 方家珏

摘 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培养模式规范、培训机制完善,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当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相关经验,打造出一条适合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學;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认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关键要素是师资队伍,只有将师资队伍建设好了才能体现应用科技大学的内涵。

(一)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传统大学相同,师资构成主要有教授、教学专业人员及兼职教师。在应用科技大学的师资队伍构成中,兼职教师占比例最大,基本上能达到60%,专职的教授和教学人员总共占40%。

1.教授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的招聘极其严格,德国高等教育结构法规定,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的招聘需要满足4个条件:一是取得高等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二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经验和培训来证明;三是具有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需通过博士学位或有进行艺术工作的能力来证明;四是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与开发上有5年的实践经验(其中三年及其以上是在校外企业实践)。其中前三项与综合性大学教授招聘条件相同,第四项是应用科技大学所特有的。从招聘条件上看来,要想成为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不但理论水平要高,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中教授职位的招聘一般时间跨度较长。招聘委员会经过商讨确定招聘的资格评定标准,符合标准的应聘者需要准备2次左右有关本专业内容的试讲,招聘委员会从中选出前三名,再由州文化部长确定最终结果,通常只有一名应聘者成为最终录用对象,因此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招聘需要历时较长。经过一年的试用期考核后,被录用的教授方能成为正式教授。

2.其他教学专业人员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中教授是长期聘用的,而其他教学专业人员是采取合同制的形式来聘用,学校有权自主招聘教学人员。教学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大学讲师、学术助理和学术雇员。其中要求学术雇员至少是硕士学位,学术雇员占比例最大,一般占教学专业人员的1/2以上。学术助理必须是博士学位,大学讲师与学术助理的合同都是6年为一个周期,高级助理讲师为4年。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要通过国家组织的两次职业技术资格考试,才有资格在应用科技大学任教,而且还要在专业领域实践至少五年。

3.兼职教师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中兼职教师主要包括教授、教学人员和助教。兼职教授一般来自于在政府部门、经济界和企业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很多应用科技大学中,兼职教授的数量远大于全职教授,人数占到教师总数的15%,这样既加强了学校与政府部门、经济企业界的联系,又壮大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兼职教学人员主要承担学校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按照课时数取得一定的收入。兼职助教主要承担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这些兼职教师承担着学校四分之一的教学任务,他们主要教授学生生产实践中最新的发展趋势、最新的产品开发和技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校企合作单位,由企业和学校协商确定兼职教师的数量和名单。

(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规范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之前密不可分,相互交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类院校来源于企业的需求,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企业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学校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科技库。在德国,各类企业都愿意为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学生培训提供实习场所,学校也乐意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德国企业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辅助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学生实习和培训,把校企合作看作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教师培养一直贯穿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企业培训机构和自由经济组织都积极参与学生、教师的培训,这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特色所在,充分发挥了校企双元的作用。德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十分漫长,已经基本成熟。合作领域主要涵盖了3个方面,一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平台,共同对学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培养培训;二是学校接受企业的委托,进行技术研发;三是企业资助学校成立实验室、实习基地,参与学校管理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此看来,德国的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已经在一个高层次的水平上。

(三)教师一体化培训严格

1.岗前培训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及1973年颁布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培训及考试细则》使得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培训实现了规范化。想要正式成为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必须经过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以国家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获得专业能力的标准。且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国家考试是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前提。

第一阶段是大学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内容主要由教育科学、职业技术型主修专业和普通教育辅修专业三部分组成。教育科学、职业技术型主修专业、基础科学辅修专业的学分比例一般为3:8:5或是4:8:4。此阶段的教学的主要方式一般由讲课、练习、研讨和实习这4种方式组成。学习结束只有通过考试,并拥有与专业方向相应的职业经历或通过培训,才能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教师教育的实习预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已经通过第一阶段的学生。除了培训通过第一阶段的学生外,教育学院也会对想转行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进行培训,帮助他们通过国家考试并取得教师资格。实习预备阶段一般分为4个学期,第一学期,学生到实习学校去听指导教师的专业课,关注课堂上指导教师运用的专业教学法,指导教师会在学期结束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试讲情况;第二学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独立讲课;第三学期学生需要独立授课,还需完成一篇论文,由指导教师评分;第四学期主要是准备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第二阶段实际上就是讨论课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2.继续教育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外平台。学校内部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机构,激励教师继续学习。而且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并以此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联邦各州的法律规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这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有一些联邦州规定,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每四年就可以申请六个月的学术假,用来进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3.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学校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建立了严格的进修制度,规定教师每2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这与教师的利益直接挂钩,进修后可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变职务等。这一行为非常有利于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此外,德国还建立了成熟、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很多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能够让教师参与其中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监督教师的进修成果,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教师每2年进行考核一次,考核合格者可以晋升一级,在30年内教师成绩显著的可破格提升为见习校长。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视教师的教育实践及技能考核,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动态的评价,这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建立严格的聘用准入制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教师的聘用有着严格的模式,尤其是应聘教授。从招聘条件上可以看出,要想成为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不但理论水平要高,還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体现出“双师型”教师的特征。在德国想要成为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必须历经两个阶段学习,并通过两次国家考试。而我国并没有严格要求,甚至在教师资格证考取方面没有严格规定,没有通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学学习、没有经历过师范教育、没有学习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数量少、素质高,结构合理,体现了“精”的特点,

在师资队伍构成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有着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德国高校中都存在着兼职教师多于全职教授的现状。有的学校甚至可以达到80%。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中的兼职教师很少,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兼职教师是为适应新建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弥补“双师型”教师的不足,而从各行业聘请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专门人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有利于专业调整,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有利于专业集群的建设;还有利于减轻学校的经费,降低办学成本。新建本科院校还要转变观念,重质量、重内涵、重实践。兼职教师一方面将生产、科研、管理等工作一线的技术、方法、观念及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资源信息带入学校,另一方面在与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沟通中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加强政府行为的导向作用,完善教师激励措施

在德国,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都对应用科技大学教师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德国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及1973年颁布的职教师资统一规范,使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培养走上了规范化的路程。德国法律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强行要求,而且教师考评制度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这让教师认识到,进入应用科技大学成为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新兴的教学机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这就需要加大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对师资的管理。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激励措施选拔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去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提供给受训教师必要的经费。为了保证激励的成效,及时将一些激励手段在短时间内体现,如取得职业资格后的物质激励等,而有一些激励方式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显现。如,教师持续参与培训、津贴等。短期激励方式能直接起作用,长期激励方式会让教师将期望的行为长期持续保持下去。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激励时,要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手段结合起来,以保证激励的成效。

(三)实行一体化的教师培训,建立校企合作的师资培养模式

德国非常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在法律上都有强性规定教师必须参加脱产进修。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保持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只要存在这种思想觉悟,时刻与社会保持最新最前沿的联系,才能不断推动自身专业化发展。德国教师的培训形成了固定的体系模式,无论哪里出现问题都有章可循。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使教师的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紧密联系,再加上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与政府政策法规的硬性规定,教师的培训非常顺畅。此外,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的联系,如果没有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校企合作的良好关系很难建立并维持。德国在校企合作方面已形成一定的模式,日趋成熟。校企关系,在政府的推动下,在高校的努力下,经过长期的相互接触探索,最终形成了如今双赢的局面。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与高校合作利大于弊,是值得的,因此逐渐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中,提出一些积极可行、值得推行的措施,为校企关系的紧密合作添砖加瓦。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稳定的校企合作。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要有一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和服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流行的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够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合作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新建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信息共享、资源互用,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好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梦卿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吕虹.浅谈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5).

[3]韩伏彬,董建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