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导向下的大学生培养探析

2018-11-13涂畅

速读·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基本素质核心能力专业能力

摘 要:培养适应一定现代职业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大学生成长的主导方向。大学生培养应该是基本素质培养、专业能力锻造与核心能力发展相协调与统一的模式。大学生要增强自身成长的主体意识,充分开发自身潜力,在培养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等方面促进自我全面成长,同时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关键词:现代职业;大学生;基本素质;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和工资低下是当今的一种普遍现象。之所以会如此,其关键在于大学毕业生在高校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能够适应现代职业的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造成大学毕业生职业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与成长没有明确的职业目的,没有在现代职业的导向下进行。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变动性与艰巨性,这要求现代职业主体必须拥有现代职业能力。现代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多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包括现代职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与良好的职业心理等。根据现代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并适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大学生培养应该是基本素质培养、专业能力锻造与核心能力发展相协调相统一的模式。

一、基本素质培养

(一)完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数量、质量与类型以及各类知识的地位与相互联结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完备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专业及相关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的数量适多、掌握的程度较高以及能够对其进行相互联系的学习并达到一定的融会贯通,这是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现代职业所要求的。完备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成长、适应社会以及实现职业成功的智力基础。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明显不合理,主要表现:一是,知识学习的范围过于狭隘,如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忽视其它知识的学习。二是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即使是专业知识也是浅尝辄止,多为考试过关。三是知识学习太过孤立。大学生往往只是为学知识而学,很少和其它知识相联系,更缺少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学习。

对大学生而言,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底蕴最好的途径是大量的读书。大量的读书不仅能够完善知识结构,扩展心胸与眼界,而且能够全面与深刻了解社会和人性,更好地关注他人,从而增强自信、积累底蕴与提高修养以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不仅要读专业及相关书籍,而且要读能提高科学知识与素养的自然科学类书,又要读大量的人文社科类书,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

(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现代职业能力的“软实力”,现代职业所需要从业者必须具有眼光、气质、胸怀、修养以及品德等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重要底蕴,而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具有较厚底蕴的人就类似“潜力股”,其发展潜力、发展程度与发展范围是巨大的。现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底蕴,显得“单薄”,不仅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且缺乏一定的眼光与胸怀。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指向灯和助力器,它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的指明正确方向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强大学生理论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把知识技能学习、未来职业准备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十分重要的理论武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律和方法。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最普遍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价值支撑。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视、矫正和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其价值观的科学化和时代化,使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观和价值信仰。

(三)提升心理素质及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心理能力是现代职业所要求的心理品质,是提升现代职业能力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心理条件。现代职业诸多特征易导致较多心里问题并要求相应的心里素质与能力。现代职业的竞争性、自主性、多样性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积极主动与进取的心态。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的、多方面的培养自身主动与进取心态并采取相應行动;现代大学生的抗诱惑能力低,学习做事比较浮躁,缺乏专心、精心与耐心。大学毕业生特别频繁更换职业、更换单位甚至更换行业的现象已经很普遍,这极不利于大学生现代职业经验的积累与职业能力的提升。所以,大学生必须增强自身的抗诱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专心、精心与耐心等心理品质;现代职业的变动性、开放性需要具有从业人员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拥抱变化的开放心态,以及敢于冒险的心理品质。因此,大学生要拥有开放心态与冒险精神;现代职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导致人们工作的压力增大并产生各种关于职业的困难、打击与挫折。因此,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积极、自信与乐观的心态,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而不沮丧悲观,不丧失斗志和勇气。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及能力,一是,大学生要大量读书,尤其是人文科学类书籍,以培养自己的专心、耐心与增强自身的内在底蕴。二是,大学生应积极且经常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学习基本心理知识、心里健康维护方法以及心理问题解决策略。三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类人际交往,参与心理健康社团及其活动以及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在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锻炼较强的心理能力。

二、专业能力锻造

学好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是每个大学生毋庸置疑的任务及目的。大学生毕业要从事一定的职业,执行职业任务最基本的要素是一定的专业技能,现代职业的专业化特点更要求从业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大学教育与中小学等的基础教育不同,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从事一定职业的专业人才,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当代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知识缺乏与掌握不牢,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差,专业综合素质低下。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一定的能够适应现代职业要求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专业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及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

大学生专业学习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学习。专业核心书本知识是专业学习最主要与最重要的知识,应该再深刻理解、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达到能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学习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所涉专业的原理、知识等与实际专业问题相联系,与社会生活联系,以及与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任务相联系。二是,细化专业学习。现代职业较强的专业性和大学生就业激烈的竞争性要求必须把职业所对应专业的学习达到较高的程度,应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这样才更具优势。要对专业进行一定的细化,把专业所涉的某一个两个方面精通,成为该方面的专家。三是,专业技能训练。锻造专业技能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际地解决专业问题与完成专业任务的效果与效率及提升专业综合素质而进行的。专业技能训练可以从四方面进行:第一,积极参与与专业相应或相关的科研项目研究。第二,参与做情景化与模拟性的专业性试验。第三,实际地参加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最后,专业综合素质积累。专业综合素质是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专业意识,专业心理品质以及行动能力等。

三、核心能力发展

大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是所有能力的核心或灵魂,贯穿并作用于各种能力之中,对各种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具有统帅作用。创新能力是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特征,是适应现代职业、提高现代职业能力以及推动现代职业发展极为重要因素。现代职业的专业性、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等决定了创新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决定了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与素质。现代职业创新主要体现在创新与拓展职业内容与形式,创造性地解决职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及复杂问题,以及能够快速高效且低成本地解决各类现代职业问题等。

现代职业要求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形成创新能力必备基础。现代职业的综合性、专业性以及多变性特征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大量的、专业的与前沿的职业知识。二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仅是意识到的创新,而且是创新的意向,即促使人们自觉与主动创新。创新意识是推动创新及其能力的基本动力。三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现代职业所体现的创新思维实质上是要用一种创新的眼光看待现代职业,用新颖的思路与方法解决现代职业任务及面临的问题。四是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获得创新能力与实际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包括批判精神、变通与革新的勇气、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持久坚强的意志品质。五是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指一种综合的行动方式,是指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新素质的支配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创新思维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关键。

创新能力发展的途径。一是学习掌握与积累大量的、专业的与综合性的知识。完成这一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大量的读书,如专业书、专业相关书、人文社会科学书等。二是創新意识的培养。要有意识的促使自我不断用创新的眼光与观点看待事物,用新颖与独特的视角去认识、分析问题,发现其新奇的方面。三是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按其立体式、交叉式与综合式等方式构建成的新颖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从突破定势思维,摆脱平面思维与直接思维为前提,以培养批评性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与发散思维为主。可以学习有关创新思维的知识,经常运用创新思维认识与分析各种事物与问题,最重要是要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中锻炼。四是创新技能训练。进行创新技能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基本方式是细化实践教育平台,建造一批

质量较好、影响较大的大学科技园、高校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平台。让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各种专业性实验、参与研究项目、参加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以及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等。

参考文献

[1]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6):71-75.

[2]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83-87.

作者简介

涂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道德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基本素质核心能力专业能力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学习英汉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逻辑联结词常见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