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11-08赵晓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心理教育数学教学

赵晓云

【摘要】本文从数学教学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方式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68-02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教学活动良好开展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深入贯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数学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1.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设定合理数学教学目标

传统数学教学的观念,过于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知识运用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得学生心理健康与数学学习不能够做到同步发展。针对于此种情况,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需要积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数学教师能够在合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与数学知识教育。

1.1教师需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接收水平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数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需要先强化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与能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到实处。对此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数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定期测验,并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宣传教育培训,进行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使得数学教师的思想负担能够有效降低,进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此外,数学教师应当自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树立个人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且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引导方法,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要求。

1.2教师需要设定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

数学学科作为中学生教育的重点学科,数学学科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各不相同,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每节数学课中的表现形式与侧重点各不一致。由于中学生接收到的数学知识水平差异化较大,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潜力、数学学习心理、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特点。对于这种数学教学心理差异化的现象,数学教师需要以此情况为重点,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出发点的设计,并根据阶段性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确定。例如,在进行数学第一阶段性的知识讲解时,教师需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理论知识和心理健康引导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分布引导与设计,使得教学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具有循环引导的特点。

1.3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素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只是数学教师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渠道,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目前在中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在这种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氛围下,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厌倦的心理,进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现阶段,在不断受到新课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价值目标内容贯彻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学校开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老师也开始相应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进。针对于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学老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有效制定,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知识内容同步传授的要求。

2.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有机渗透心理健康内容

数学教学课程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关键渠道,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全面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接收能力,同时对数学心理健康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课程设计时,做到以下方面的要求。

2.1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进行科学分析

部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时,比较注重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方面的关注比较忽视,使得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的合理性难以进行保障,不能深入贯彻到学生的知识与思想能力接收中。数学作为一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一旦学生对数学知识了解不全面,必然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阻碍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与调查统计,以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心理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进行多元化教学内容改进,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有效进入到数学与心理健康的同步教学中。

2.2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心理入手开展数学教学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7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内容设计比较复杂,难以进行内容有效理解,这种情况极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反感、枯燥与放弃学习的心理。因部分老师为了追求数学教学质量与成果,而对数学接收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关注,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多采用惩罚与批评的方式进行监督学习,致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仅难以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反感与失落的心理。为此,为了让学生处于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转变对数学学习恐惧的心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情境化、分水平化、合理化、兴趣化的课程设置,使得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个人的数学学习潜质与能力,激起个人的学习兴趣与目标,以一种自信心与愉快心情的心理状态进行数学学习。

3.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结构 深入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3.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内容理论性与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在传统讲授式的方式下,很难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导致数学教学知识的水平未能整体得到优化。提升数学教学的水平,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良好教学情境的创造,以给予学生明确化的理论知识引导情境,进而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数学教学情境蕴含的数学知识。

3.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受到学生数学基础能力不一致的影响,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数学教学兴趣比较高,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致使数学教学的氛围比较严肃枯燥。对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举办数学活动、提出问题抢答、多媒体教学、互帮互助教学的方式,激起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营造出一个和谐、愉快、自由、开发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们的表现欲、竞争欲、创造预能够得到展示,为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机会。

3.3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改教学方式,学校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合作学习的方式,倡导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达到数学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同步教育的要求。学校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根据教学课堂情况,进行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的模式设置,并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组内成员责任的规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养成互帮互助、合理探究的健康心理。

结语

重视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为主,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以促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数学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黄小玲.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2013,(11):21-26.

[2]刘闪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新校园,2016,(9):82-89.

[3]张新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6):31-35.

[4]刘鑫丽.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語数外学习,2013,(8):67-68.

[5]黎章贞.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2,(36):54-59.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心理教育数学教学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