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2016-12-01陈志祥

关键词:学生心理构建方法数学课堂

陈志祥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及学生心理的表现和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要让学生的心理、生理等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心理;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38-1一、创建安全的内在心理环境

1.给学生真正的平等感。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教师应学会“蹲下来教书”,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尊重和爱。当学生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更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

2.给学生不断的心理满足感。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心理满足感。这种心理满足感是建立期望、提供成功机会与减少无谓失误的根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对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期待。在课堂上创设让每个人都能表现的机会。提问时,让成绩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作业时,分层布置,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巡视时,发现问题当场指导;批改作业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打上他们满意的成绩。学生不断地从数学课堂中获得心理满足感,从而形成愉悦的心境,自然就满怀期待地盼望上下一节数学课。

3.给学生足够的心理自由度。心理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依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度。因为心理自由实际上是心理安全的根基所在。在数学课堂上,如果对学生正确的答案,老师不忙着去表扬;对错误的答案,也不急着去否定,课堂中自然能形成一个轻松的氛围,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就能够尽情地流露,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得到发展。如:有一个方案设计问题:在一块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设计方案。在教师的调动下,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多种方案,有的学生甚至从美学角度进行了设计。在没有批评和表扬的压力下,学生心理轻松了,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答案自然就多了。

二、培养强烈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动机

1.设置疑问,激发好奇心。在课堂前几分钟里,以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内在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告诉学生:老师不用解一元二次方程,就能很快判断出你们哪道题做错了。想知道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吗?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了起来,兴致盎然地期待着新知识的学习。

2.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强烈的内部动机,教师应该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不断强化欲望动机。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地主和农民打赌的小故事,故事的最后是农民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赢得了地主的一头牛。此时,学生很想知道农民获胜的方法,于是在这种强烈求知欲的引发下进行了积极探究。

3.注重引导,增加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首先,以美激趣。中学生的爱美心理尤其突出,而数学具有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数学美,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变成形象生动、简单和谐具有美感的数学,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启迪学生美的心灵,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以情激趣。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真正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学生就会自然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最后,以史激趣。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料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可见,只要了解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就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1.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序、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创造思维的训练等。如七年级一题:在1cm、3cm、5cm、7cm这四条线段中任选3段组成三角形,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先训练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选出3段,依次有几种情况,然后再判断每一种能否组成三角形。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逻辑思维。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心理品质。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与肯定。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了学生对较难题目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只有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寻找其他有效方法,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课时,教师先不告诉学生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想、质疑、解决问题。有些学生会用量角器去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学生能想到用“割补”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方法都应鼓励和赞扬,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构建方法数学课堂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农村电子商务成本效益数学模式的建立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