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尖型农林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探索

2018-11-08尹卓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设置

【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山东农业大学自2015年开始,在农业科学等优势学科专业选拔优秀学生成立“齐鲁学堂”,开展拔尖型农林人才的培养。为配合学校拔尖型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外国语学院制订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通用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该班的教学实践,介绍我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及取得的效果,旨在形成一套拔尖创新型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模式,为新时期大學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拔尖创新型人才 课程设置 通用英语 学术英语

【基金项目】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项目式学习法”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研究(x2017089);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研课题:基于PBL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12-02

一、引言

拔尖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在各行各业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高晓明,2011:65)。山东农业大学自2015年开始,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优势学科专业选拔优秀学生成立“齐鲁学堂”,开展拔尖型农林人才的培养。齐鲁学堂实行小班授课,为学生重构课程和实践体系,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参与未来国际农业科技竞争,引领未来农林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

借鉴国外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经验,王牧华(2014)提出了以几种能力和素养为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素养和全球化素养等(王牧华,2014:150)。很多国内学者也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目标,例如,梁晓波等(2015)认为,该类人才的外语能力应包括语言基本功和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国际化接轨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专业化英语。而刘艳芹等(2016)将这些能力进一步整合为:语言能力、多元文化交际能力、学术外语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其中,学术外语能力指为接受国际化教育、吸收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所应具备的外语能力。为配合学校拔尖型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外国语学院制订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通用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实践探索

1.教学目标制定

通过调研和座谈了解到,该班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大致归结为三点:首先,能阅读专业内英文文献,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其次,能克服语言文化障碍,与国外专家交流合作;最后,部分学生认为语言学习也是丰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学外语系将齐鲁学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的“提高目标”,侧重能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就熟悉的话题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使用交际策略(教育部高教司,2017)。

2.课程设置

在上述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外国语学院初步制定了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经过14级和15级齐鲁学堂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4级齐鲁学堂成立后,大二学年两学期仍然开设英语必修课,第一学期课程以大学英语为主,主要由读写译、视听说以及跨文化交际技巧讲座三个模块构成。第二学期为学生开设了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选修课程——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

15级齐鲁学堂第一个学期试点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第二个学期开设农学专业英语课程。两个学期的课程,通用学术英语是基础,专业英语是提高,二者循序渐进,共同服务于所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3.课堂教学实践及创新

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班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尝试使用混合式教学法、项目研究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手段。例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学生课下观看视频听音频并完成练习,课上开展各种口语活动,以说促听,使听力和口语应用能力得到共同提高;通用学术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学术论文写作的同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整理资料、开展实验、整理结果并形成一篇合乎学术规范的论文,期末进行口头汇报。

最后,在教学评估中强调形成性评估。评估中充分强调学术能力的考查和学术规范的把握,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反思日志、书面作业、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立体化的评估,客观反映学生水平,保证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

学生访谈和教师反思均反映出,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齐鲁学堂两个年级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术能力,了解了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尤其是学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得到了实际的锻炼。

学生访谈中反映,对于学术能力和学术规范有了更好的理解,批判性思维有了改善和突破,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更有信心了。

教师反思中也提到系列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教学、探究式教学、活泼开放的课堂环境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四、课程评价与反思

综上所述,齐鲁学堂的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立足巩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应用能力,重视学术技能的训练和学术规范的普及,辅以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能力。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缺乏全面的协调和衔接,今后教学中要重视整个课程体系的深层次融合,使几个学期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内容和技能的连贯性、难度的递进性,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和交叉。

其次,由于國内的学术英语教学刚刚起步,相关教材较少,农林专业学术英语教材更少,该班课堂上使用的材料多由授课教师收集,教材建设势在必行。

总之,全新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大学英语教师更要积极转型,使拔尖型农林人才的英语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我校齐鲁学堂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对全校范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试点示范作用,拔尖型农林人才的英语培养模式也将为国内同类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Jo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Glasgo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609-61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

[4]梁晓波,谭桔玲,张晓琳.论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J].外语与翻译,2015(2):82-87.

[5]刘艳芹,栾述文.拔尖创新人才“3E”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 2016(2): 41-48.

[6]曲鑫,张凤娟,王旭.“拔尖实验班”的大学外语培养模式探索和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外语,2013(5):13-18.

[7]杨光, 翁晓红.拔尖创新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机制创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8):20-22.

[8]叶云屏.理工专业高端学生EAP课程设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英语课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4):74-77.

作者简介:

尹卓琳(1982年5月-),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学术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