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分析

2018-11-08韦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韦芳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大都会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感到阅读学习非常的枯燥乏味,难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分析,以期能够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08-02

在近数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彰显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与发展。并针对于阅读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确实提升阅读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1.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趣味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客观全面的认知到,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缺乏兴趣,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语文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较好的阅读课文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可首先让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到课文当中着力于全面深入的描述了故乡的桂花。作者充满深情的文字描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融入到桂花飘香的村落当中,优美的文字所构建起的唯美的意境,让人沉浸在那桂花美景当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话题:同学们,请问你们家乡有哪些花?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将这些花的特点与课文当中的桂花进行比较,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接下来,教师再安排学生深读,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作者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借助于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课文当中的主题思想。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当中。

2.通过教学剧演出,让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当中,有不少课文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与趣味性,学生对此较为感兴趣。教师可在阅读教学当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采取通过教学剧演出,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当中,由于此课文当中,有多个不同的角色,如果采用传统的分角色朗读,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仅仅是从不同的人物角色进行分步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照本宣科的阅读,并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创编教学剧,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父亲、孩子阿曼达、消防队长、警察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完全背诵下自己的台词。让不同的人物角色共同演出课文当中这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学生以教学剧的方式背诵课文时,学生必须注意要相互进行紧密配合,确实把握好演出的节奏。真正的体现出自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演出教学剧,首先要背诵自己的台词,其次要与他人在演出的过程当中进行紧密配合。再次,还要体现出自身的深厚情感,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分层教学,设置多样化的阅读教学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基于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学习水平、不同认知与理解能力的现状,通过分层教学,设置多样化的阅读教学要求。虽然,现今的语文教材具有多样化的内容,从内容与形式上都显得较为丰富多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较为缺乏语文阅读兴趣。如果不能较好的解决此问题,就难以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在阅读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深入的进行阅读学习。可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让学生能够较好的阅读课文知识。

4.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必须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趣味性。通过教学剧演出,让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提升閱读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盛.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J].考试周刊,2017(A2):51.

[2]高萍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科普童话,2016(40):68.

[3]叶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知音励志,2016(04):2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