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8-11-07张江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有效策略高中历史

张江滨

【摘要】家国情怀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我国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与精神。高中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接班人,是伟大中国梦复兴的主力军,理应具有较高的家国情怀。而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有大量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是对高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学科和阵地,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便为学生爱国思想的增强及民族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开辟新途径。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教育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46-02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普遍片面重视学科知识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及积极思想情感的形成与激发,从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优化,最终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这一情况,要想显著提高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渗透家国情怀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并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瑰宝。从字面来讲,家国情怀指的是个人对国、对家的思想心境与基本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世界文化的日益交融,传统的家国情怀,诸如“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而匹夫不可夺志”、“沙场战死,马革裹尸”等发展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内容,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实现中彰显出巨大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家国情怀教育涵盖的主要内容为:培养个人追求国家富强、家庭幸福;理解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增强个人的爱国主义与情感;培养个人较高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新课改倡导,高中生应借助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效传声,并积极对民族精神进行大力弘扬,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终增强自身的社会、民族、国家责任感与使命感。落实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进行重点培养。其中,责任感指的是从居安思危意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自豪感指的是从国荣一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1.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学的载体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开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家庭观,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不管是古代的戚继光、岳飞还是近代邓世昌、詹天佑,他们的事迹中都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彰显出了德行对一个人品质产生的巨大影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实现路径及“以人为本”思想,都和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另一方面,因为高中时期是学生的品质及思想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该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可明显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效果。

2.可推动德育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素质教育要求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过来,德育教育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高中时期的德育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积极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道德。这都和家国情怀教育中对学生自豪感、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关键措施。

3.可促使学生唯物史观快速形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对中国史有更系统与透彻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精准理解、深刻记忆。借助家国情怀教育,高中生可对古代史中与传统文化发展有关的事件有系统的掌握。其中,家国情怀制度起源于西周宗法制,其也是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应了解家国情怀形成的过程与原因,明确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历史唯物史观中把“国”与“家”构建了有机联系,产生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简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可加深学生对中国史的理解,还可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与民族精神。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1.营造教学情境,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及积极情感的重要职责,充当着学生成长路上导航灯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成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可彰显出一个人对祖国、社会、家庭、自己的担当、责任与义务,所以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需求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家国情怀教育。比如,在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伟大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历史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视频、图片、音乐、史料等教学素材进行有机融合,营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将抗日战争的全貌和中华名族的奋勇抗战呈现给学生。在具体课堂活动中,教师可用多媒體设备为学生播放麦新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大刀进行曲》,还可为学生播放抗日影视代表作《风云儿女》,还可以讲述15岁女孩杨惠敏为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送去中国国旗等史实,以便激发高中生的爱情情感,使得他们都能受到思想与心灵上的洗礼,从而提高自己的家国情怀。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图文并茂、声色兼具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感因素,可使得学生在生动的音乐与画面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从而推动学生提高爱国精神与情感,进而将个人荣辱与国家荣辱联系在一起,最终更加深刻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

2.充分利用教材,扩展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学科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其史料与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推动其主动弘扬历史文化,并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让学生情感与思想得以升华。在教材中,记录有从古到今不计其数的推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伟大人物,其都具有较高的爱国情怀。比如,屈原、霍去病、岳飞、顾炎武、郑成功、孙中山等,这些伟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非常值得高中生学习,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伟人们的事迹与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也有一些微小的人物,他们的家國情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资料卡片中林觉民的《与妻书》进行很好的家国情怀教育。《与妻书》,这封信既有林觉民对妻子的绵绵深情,又有对国家有难的深切忧愁,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林觉民将个人幸福服从全民幸福,个人的“亲人之爱”服从革命需要,决心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争取整个国家、民族自由幸福。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书信,如何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如何不是家国情怀最好的素材?

3.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属于一种情感归属,只有主体自主构建,才能不断增强。针对这一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历史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做好备课工作,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选用最适合的家国情怀教育措施,以便获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及课外访谈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更直接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遗迹、博物馆、文化遗产等资源,给学生提供感受历史、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得他们能感受到浓厚的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进行升华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关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烈士陵园、革命根据地遗址,让学生在特殊环境中感知先烈们的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

总之,历史学科内容具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先天优势,其教学活动在推动学生爱国情感、家庭观念方面具有重大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与感受,充分利用教材知识熏陶学生,并大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最终推动高中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较高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彭和平.简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下),2017(12):333.

[2]查泽雷.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7(04):81.

[3]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66.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育有效策略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初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