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配合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2018-11-06朱丽敏杨艾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

朱丽敏 杨艾玲

【摘 要】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配合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腔镜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7.5%,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可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2-104-01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1]。根據有关资料表明,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涨,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2]。甲状腺疾病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较为常用。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审美眼观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国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逐步发展的提高,手术方式逐步成熟,其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已经成熟,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3],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这种手术完全满足了现代患者的审美需求[4]。这种手术方式属于新型手术方案,需要较高的术中护理配合,如果护理配合不当容易引发高碳酸血症、压疮、气肿等并发症,对患者康复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常用的术中护理配合方式为常规护理模式,但这种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针对性护理配合方式,并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80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实验组包含了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2.3)岁, 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5例、小学5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大学3例、大学以上2例,对照组患者包含了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60岁,平均(40.5±2.3)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4例、小学6例、初中9例、高中16例、大学4例、大学以上1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参与本次调查入选标准如下:(1)均患有甲状腺疾病;(2)均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患者除本病外不患有重大精神类疾病:如精神病;(4)患者除本病外不患有重大认知类疾病:如痴呆;(5)患者除本病外不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脏病等;(6)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5)患者均自愿签署护理知情书。

1.3 排除标准 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如下:(1)不患有甲状腺疾病;(2)患者有甲状腺疾病但不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患者除本病外患有重大精神类疾病:如精神病;(4)患者除本病外患有重大认知类疾病:如痴呆;(5)患者除本病外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脏病等;(6)患者不愿参与本次调查;(5)患者不愿签署护理知情书。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常规护理配合,护理方式如下:(1)术前认真贯彻落实访视工作;(2)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述手术优势、方法、步骤,达到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如有患者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术前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3)将器械准备工作完成,并核对器械的数量以及器械、设备状态和工作性能,保证手术安全性;(4)术中护理人员和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进行常规配合,完成术中护理工作,并熟练手术的步骤,同时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配合,(一)器械护士针对性配合方式如下:(1)器械护士对术中用到的各类器械对其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要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灭菌消毒后,依照手术的步骤进行有序的摆放,将其排放整齐,避免在手术操作中碰撞或锐器将电线光纤损伤;合理将器械以及超声刀、吸管、摄像系统、光纤、电凝线等进行合理的摆放,同时给予妥善的固定,降低术后脱落的机率;(3)术中进行针对性配合:协助手术医生经过CO2建立皮下的操作空间,并严密观察CO2的气体压力;术中对手术进展进行严密的关注,同时明确手术医师需求的器械,提高配合默契程度,降低手术时间;在手术医生更换器械间隙,将超声刀上焦垢、血痂进行有效的清理;(二)巡回护士针对性配合方式如下:(1)协助患者摆放术中合适的体位;在充分将术野暴露的同时避免头部充血或免颅内高压,术中患者的体位可应用改良截石位或10-15°仰卧位,取长枕垫放在患者的肩部,将患者的上肢放在身体的两侧同时给予有效的固定;患者的双腿不那可以过度的外展,呈60°分开即可,在保证摆放体位的接近患者生理功能体位的同时要避免患者的下肢以及肢体发生神经受压情况;(2)将设备合理的摆放:将在患者头部的上方正中间位置安置腔镜成像系统,在患者的右侧腿部放置超声刀放;将仪器设备和电源进行有效的连接;将CO2灌注压调整至待机的状态;(三)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方式如下:(1)皮下气肿并发症:根据有关资料以及研究发现证实,皮下气肿和正压通气过高以及穿刺层次相关,如果CO2压力过高,使灌注速度的过快,在手术时间延长的同时促使CO2气体能够扩散到皮下的软组织,导致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纵隔积气,为此在手术充气时候,应及时的调节和观察CO2的气压状态,保证手术过程中CO2的压力稳定型;(2)高碳酸血并发症:CO2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之下弥散入血,从而导致 p(CO2)升高而诱发高碳酸血症;由于患者是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对患者的心肌收缩、呼吸动作、骨骼肌张力等机制起到了抑制的效果,对循环系统中血流的变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处理;(3)压疮现象:术中护理人员应准备软垫一个,将其放置患者的腰骶部、肩胛骨位置处,在手术的过程中每间隔两个对患者进行按摩,按摩位置为骨隆突处,将压疮的预防工作完成;(4)做好保暖和预防意外损伤: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处于全麻的状态,过低的温度或者过高的温度都可能增加身体能力消耗程度以及手术的风险性,严重者甚至引发心律失常或出血的可能,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降低身体的暴露程度,将室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患者在麻醉清醒之前,可能出现躁动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的关注患者情况,给予患者有效的约束。

1.5 疗效观察和评价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的80例患者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7.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计数资料如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应用(x±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对比率(%)的形式进行描述,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属于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在面对手术时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患者在进行甲状腺手术后,容易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康复效果、预后效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常见的临床护理为常规护理,但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取了针对性护理配合,从综合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其术前护理包括了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术中护理包括了体位护理等、预防并发症护理等;各个岗位的 だ砣嗽保胁煌绞降恼攵孕曰だ砼浜希岣吲浜系哪醵龋档褪踔械牟涣际录⑸剩辉谑质踔捌餍祷な坑Τ浞至私馐质醯牟街瑁币煜っ恐制餍档男阅芎褪褂梅椒ǎ詿送币莆帐质醪课唤馄恃У奶氐悖辉谑质豕讨薪餍底既返拇荩褪质跻缴】赡艿拇锏侥醭潭龋炕质跣屎褪质踔柿浚】赡艿乃醵淌质跏奔洹T诒敬位だ碇校以涸诒小耙曰颊呶行摹钡男滦突だ砝砟睿幼酆辖嵌任颊呓谢だ恚だ硇Ч己谩T诒敬沃瘟浦蟹⑾郑笛樽椴⒎⒅⒎⑸饰?%,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7.5%,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可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孟艳段宗生张艳婷等.两种不同体位对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 138-140.

[2] 尹凌雪石增霞王茜.甲状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649-1650,1707.

[3] 牛文强,苏莉,黄诚刚.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 1733-1735.

[4] 李勇攀,童伟民,陈中朝等.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136-137.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