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8-11-06沈洋牛东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沈洋 牛东生

【摘 要】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高龄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实施人工髖关节置换手术,二组实施内部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实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问题。结果:一组手术整体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比例明显低于二组,差异符合实际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一组术后的出血量较多,高于二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一组术后的综合评价值为28例,明显低于内部固定手术的评价值45例,差异符合统计标准意义,P<0.05。结论:内部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问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治疗推广价值更好。

【关键词】人工关节;内部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2-010-01

引言

股骨粗隆间的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问题,多发于高龄老年患者。每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在30%至50%之间。高龄人群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往往身体素质差,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肺心病,心脑血管疾病。采用手术的方法是有效实现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问题的方法。手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一种是内部固定手术。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采用有效手术对比的方法,分析实际临床的治疗方案。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B超确定是骨质疏松骨折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分类,将其分为两个组别,每组50例。其中一组有5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分布在55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岁左右。其中有跌倒的患者35例,车祸的患者15例。按照骨折AO分型进行分析,其中有A型是不稳定骨折,骨折的患者15例,B型骨折的患者20例,C型骨折的患者8例,合并骨折类型的患者有7例。二组中由5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68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岁左右。其中因跌倒骨折的患者32例,车祸患者18例。按照骨折类型分析,其中有A型骨折的患者18例,B型骨折的患者22例,C型骨折的患者7例,合并骨折类型的患者有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情况、骨折分型标准等其他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的准备,其中包含影像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术前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电解质、血糖标准。术前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估方式,根据实际评估办法和结果进行手术方案的设计。术前30分钟,需要对患者静滴抗生素治疗,采用常规备血准备。

1.2.2 麻醉准备 一组的50例患者由3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方法,20例采用全麻处理。二组中有3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方法,15例采用全麻处理。

1.2.3 治疗方法 一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患者采用侧卧位的方法,在髋关节后方设置切口,逐层显露关节 遥殴亟冢晒蔷薄=囟瞎晒蔷保〕龉晒峭罚≡窈鲜蚀笮〉娜斯す枪亟谥没唬次唬匦陆⒋致。钦畚恢每梢允褂酶炙抗潭ā2捎盟枨伙蹦诶┧宓陌旆ǎ笆背逑垂撬枨唬沧氨匾募偬澹涮罟撬啵Vす撬嗟挠行绦Ч=殴亟诟次弧⒅寡⒊逑础⒎胖眉跹垢次灰鞔恚笆狈旌锨锌冢鄄旎颊哒宓纳逭魉剑笆备杩股嘏浜现瘟啤;颊呤鹾?天,可以坐起来,3天至5天后,可以站立锻炼,7天后可以使用辅助器械行走[1]。

二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的方法,患者卧位,使用X光片透视切口上大转子位置。切口控制在4cm内,将导针打入到股骨头内部,采用螺旋刀片取出导针,内部采用钢板固定,采用负压引流管处理,缝合切口。术后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整体生命体征变化水平,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5]。

1.3 治疗数据的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卧床时间、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问题。

1.4 统计分析 按照必要的统计分析显示,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通过t检验方法,可以准确的计算检验效果,确定P<0.05符合差异统计学标准意义。

2 结果

一组手术的时间明显低于二组,患者卧床时间一组较低,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一组患者的出血量高于二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6/50),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20/50),其差异具有合理的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一组术后的综合评价值为28,明显低于内部固定手术的评价值45,差异符合统计标准意义,P<0.05[2]。

3 讨论分析

临床治疗高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对比分析中显示,传统的方法卧床时间较长,容易产生各类并发症问题,股骨头复位效果差,治疗时间长。手术治疗的两种方法中,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股骨头的替换,实现有效的替换[4]。患者恢复时间段,下地时间短,并发症少。内固定治疗方法相比人工关节置换骨折而言,手术时间较长,卧床使劲长,出血量低,并发症高,综合评价值较差。因此,在老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治疗分析中,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更佳,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段,下地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符合现阶段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需求[3]。

结论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比内固定治疗手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间骨折过程中,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综合临床反馈效果更佳,更符合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恢复速度,以最大限度的效果提升患者人工关节置换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宁安, 郭宏刚.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 重庆医学, 2016, 43(13): 1570-1572.

[2] 赵建宁, 包倪荣, 王北岳, 等. 保留和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23(5): 482-485.

[3] 庞向华, 欧阳建江, 周建飞, 等.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J]. 当代医学, 2017, 19(10): 14.

[4] 李学朋. DHS、DCS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5] 潘肃. 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 吉林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严重粉碎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