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

2018-10-21周琴燕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周琴燕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字句押韵是古诗词最大的特点,每一句诗词都是以平仄作为基本韵律开始创作的,古人熟练地运用这两个韵律作出无数的华丽诗篇。正因如此,每一首诗词才能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次,古诗词还有一大特点,便是简短而不失深刻寓意,每一句诗、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包含丰富的含义,所以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要会读会写,还需要认真地理解其中的涵义,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各种高尚情怀和美丽意境。然而,当今很多学校的老师淡化了培养学生理解诗句涵义的能力。虽然他们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关键词和句的涵义和蕴意,但是他们并没真正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古诗词,只是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而让学生将一些考试中比较常考的诗句和诗句意思,或者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心境和情怀等内容死记硬背下来。这并不是真正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就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改进问题,从而在实际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诗境中领会诗意

诗的美,不仅是它的画面美,更是承载了诗人的情怀和思想。

如《江南春》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当学生读到这两句的时候,这是一幅唯美的画,这也是对后面要表达的情思的铺垫,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事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作者只是通过看到了这样的景物而引发了忧思,也正是这样的景物触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万千感慨。这首诗也是作者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来反衬朝代更替的哀伤。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会情感呢?要想把学生真正地拉进作者的诗歌,我们要给学生还原创作作品的当时背景以及诗歌所叙事的背景,才能体会这一组组的意象所渲染的意境。学习诗歌,教师的引导和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诗歌的诗性美,仍然重在体会,重在领会诗的神韵。

二、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

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并沉浸其中,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在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水时所作。教学时,教师先向同学介绍:张志和是一个年少怀才,深受肃宗皇帝重视的诗人,“志和”的这个名字也是皇帝亲赐的,使学生了解张志和的名字由来,在此氛围下,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老师的一些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阳春三月时那美丽的西塞山,跟着那白鹭一起在空中飞翔,在漫天的桃花下散步,聆听那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江河中那肥美的鳜鱼,学生们感觉自己就是作者,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即使冒着斜风细雨仍留恋这美丽的景色不肯归家。学生从而领悟到词中所寄寓的诗人对这闲散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最后加上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和遭遇的介绍,体会诗人“不须归”的深层含义,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鳴,也缩短了学生与这首词的距离,对这首词产生美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

三、钻研教材,把握情感美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较远,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句,许多人认为是老人喝酒后讲话带着醉意,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带着醉意。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他长期未得任用而闲居农村,比较郁闷,时常借酒消愁。两相比较,笔者觉得还是取后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更能体会词中所反映在农村生活的愉快和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再如教学《题临安邸》时,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教师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金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权贵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西湖歌舞几时休?”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四、明确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观念

首先,如果有能力的学校,老师可以找一些音频和视频资源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有更直观的理解,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其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应该多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注重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最初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每一句诗句的意思做出翻译,让他们充分理解诗句的意思,再为他们讲解诗词中所蕴含的已经和所表达的情感。当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以后,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先翻译诗句,尽自己所能地理解自己能理解的诗词的内涵,哪怕是最表浅的层次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然后老师针对学生们所理解的层次做进一步的补充和讲解,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培养他们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具创新性。

古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通过逐步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这样一个精品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强.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成才之路,2019(02):8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