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L县为例

2018-10-10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研民族

程 瑛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本研究以L县的6所学校为样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L县6所样本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教师进行调查。本调查研究共发教师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86.8%。本次调研的访谈对象包括:L县6所学校的6名校长,16名教师,2名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

调研成员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入课堂,分为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制10个维度30余个观察点,共听课15节,课程主要涉及语文,数学,英语。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尚未落实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L县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老师能够理解和践行师德为先、以学生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但教师教育教学还有不足,通过访谈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不能与新课程理念、教育理论、教育知识能力与当地教学相结合。第二,掌握的教育理论止步于入职前在师范院校所学理论,没有与时俱进地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第三,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够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第四,持续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入职后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途径单一,方式被动。

(二)教师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1.专业知识欠缺

通过对L县部分学校的课堂观察发现,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过关,特别是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教师在语文课上读错字,有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写错字,有教师认为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有教师在教授物理课时含糊不清等等,教师们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过关,追求自身专业发展意愿不高。

2.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

通过对L县教师课堂观察和的访谈发现,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都有一定的见解,例如尽可能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展示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等,但实践效果却不尽人意。访谈中有老师说道:“平时课堂上我采用比较多的还是讲授法,也准备了其他的教学方法,但学生很少配合,水平也一般,所以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L县一节四年级语文课《曹冲称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直接读课文的方式讲述了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然后用情景演示的方法组织同学们演示了课文中称象的过程。尽管教师已经发现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有问题,但是却没有解决该问题,而是直接进行情景演示,有赶流程、走程序的嫌疑。教师只注重多样的教学的形式,而没有使得情景教学服务于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对教学目标的落实作用不大。

3.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

L县呈现出明显的教师总量超编,而学科性缺编的现象,继而会经常出现数学教师兼职音乐教学,英语专业教师承担语文教学的现象等,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不对口,而这种不对口的现象往往会导致教师无心和无力专业发展、对教学提不起兴趣等问题的发生。如图1示,教师职前所学专业和现所教专业一致的占44%,不一致的占56%,即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数量占L县教师的比例较大。

图1 职前所学专业和所教专业是否一致

4.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弱

L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教育质量受到当地文化影响较大。学生对上学的认识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有些家长甚至让学生在家放牧,不允许他们去学校,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信息闭塞。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就更加考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L县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能有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结合起来,如图2示,84.96%的老师认为最主要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但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图2 教师认为应指导学生的方面

(三)教学资源利用率有待加强

1.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状况

L县的大部分学校中,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资源已配备齐全。但教师除了黑板、粉笔外,不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像制品等其他教学工具上课。部分教师尝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并没有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功能。在L县的一节一年级课文课《江南》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作为课堂内容讲授出来。虽然使用了ppt辅助上课,但是可以发现老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说课ppt,并没有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

2.其他教学资源的使用

在具体的课堂中除了多媒体资源以外,其他教学资源的运用,如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等的运用也会影响课堂质量,反映教师专业能力。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教,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关注不够,不能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和教材资源,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未能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四)教师培训情况

通过对L县教师问卷的整合分析,L县的3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37.1%的教师平均每年参加1次培训,23.7%的教师平均参加2-3次培训,2.2%的教师平均每年参加3次以上的培训,如图3示。该地区参加过的各级教师从高到低依次为县级培训39.2%、省级培训30.6%、地区培训13.9%、没有参加过培训11.8%、乡级培训4.5%。通过问卷分析,L县的教师培训整体次数偏少,大多数教师都参加过县级、省级培训。通过访谈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县级培训与省级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参加过国培的教师也觉得未达到预期效果。

图3 参加培训的次数

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通过各级培训,多数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总体来说对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所处的环境较为特殊、事务性工作较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原因,因此他们长期用比较冷漠和悲观的态度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以及行动上都表现的不太乐观。

1.大多数青年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视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发展自我及提升专业能力的欲望和需求,平时或多或少会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问题,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毕业院校是当地一些民族学校、第一学历较低、自身认识以及能力不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图4示,导致自我发展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通过最基本的发展途径提升自我专业技能上,其中有26.1%的教师认为资料缺乏,没有什么实际措施充实自己。此外,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对自身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主动去探索与自身专业发展相关的理论与途径,因此对于自我发展长期陷入迷茫和滞后当中。

图4 教师职前毕业学校分布

2.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从生活方面来看,大部分中年教师的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从工作方面来看,他们的工龄都在20年以上,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法都比较熟悉,该拿到的荣誉和职称都已得到,因此他们对专业发展缺乏动力,再加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他们专业发展关注不够,所以大部分中年教师对专业发展要求不高、动力不足。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校本教研共同体对教学研究回归学校本位、教师本体和教学现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今世界各国推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改革的共同趋势。因此,我们要重视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明确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及原因。

1.同伴互助能力不够

拥有同伴关系的教师会对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行为表现出更加积极地态度,也会更有利于教师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们在校本教研或者县域内教研活动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同伴互助方式。在同伴互助时,大多数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并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提升和发展,但其中较为优秀的青年教师或者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发现教研活动对自身专业发展作用不大,关键问题在于教师群体互助能力不够,教学能力一般,专业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困难的人较少,在教研活动的说听评课中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教研活动的开展往往不能够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

2.教师自我发展时间不足

西北民族地区学科教师缺编的现象较为严重,学校一般都会安排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去分担学校大量的额外工作量,青年教师因为刚参加工作而不好拒绝学校的安排,就这样,青年教师不自觉的将全部的在校时间都投入到上课和学校的行政事务上,在寄宿制学校更为明显,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上课是教师,开饭是厨师,课外是心理辅导员,晚上是寝室管理员,致使青年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和发展自我,越优秀的青年教师这种问题越突出,如图5示。但教师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顾及到自身专业发展,所以学校合理调整教师工作时间才能够有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

图5 教师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信息技术投入教学不仅能够增强信息化专业发展的意识,还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多数学校硬件设施基本建设完整,但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讲授式教学,教师对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最能发挥信息技术功能与作用的教学模式应用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开展探究、合作、讨论等学习活动的能力还比较低。如图6示,教师最想提升的专业能力依旧是现代教育手段如何运用,进一步说明教师缺乏这种应用能力,才会导致新课程的综合能力偏低。教师并没有从主流渠道获取自己教学所需要的资源,比如省、市、县级平台,而是较多的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所以教师搜索和查找资源能力也有待提升。

图6 教师最想提高自己哪些方面专业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能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技能与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帮助的作用与机构。调动和利用本县教育资源,协调外部的各种支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习质量为目标,提供一个便捷的、持续的、公平的、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和服务的系统。

1.专家及教研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不到位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引领,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和指导,始终不渝地进行课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点。教师们通过专家的学术报告、专家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分析与评价等引领教师梳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促进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进步。有位老师这样谈到:“教育局组织过许多教育培训,这些培训作用不大,没有针对性,专家说的好多我们听不懂,匆匆忙忙就结束了。我现在很想提高,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下一步该怎么做,特别缺一个引领的人能给我日常教学提供建议和方法。”

专家及教研人员专业引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每年都会有专家的讲座报告或外出的教师培训,专家引领有一定成效,但是民族化和本土化的报告较少,更多的在讲授通用的方法和内容,报告缺乏针对性,所以专家报告质量不高的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第二,学校内部的引领作用和教研员较为相似,学校内部主要采用的是非正规的老带新模式,帮助年轻的缺乏经验的老师成长,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和程度,就会有引领作用不大的现象出现。第三,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中心和电教馆等教育行政部门基本无引领作用。

2.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不完整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经费不足以及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和弱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和质量。在访谈中有位教师谈到:“我觉得有些领导忽略了我们的感受,领导可以问大家是否愿意去,愿意去的就公平竞争,不愿意去的也不要强迫,所以有点不合理。”在某校长看来:“我们应该拿出一部分钱给学校专门做绩效,建立制度管人,现在教师培训也没有什么强力措施。”在某教研主任看来:“还有资金支持方面,有时候我们设计的课题,因为资金不到位没法实现。培训有培训资金,只有国培才有资金,我们教研不能用。”

教师在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校对教师培训制度的建设不完整,不能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由于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致使教师之间责任不明确,考核不合理。第二,失衡的考核评价制度致使教师专业发展目的趋于功利化。青年教师刚到教学岗位,由于在教学、管理、学习等压力下,因此不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绩,导致难以崭露头角。第三,青年教师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但生活上的购房、生育、抚养子女等压力接踵而至,无暇顾虑专业发展。

三、促进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培训共建共享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可以保证民族教师拥有持续不断地专业发展路径,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重塑教师专业角色”的诉求。

(一)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西北民族地区大多数青年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视不够,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是民族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存在问题会影响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自身职业规划,因此分别针对青年教师和中年教师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提升民族地区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加大教学技能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通过网络学校学习网络课程进修学历,拿到相应的课程证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学历,进一步将新课程理念本土化,深度融合于当地课堂之中当。落实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当地寻找优秀教师录制岗前培训的视频,使得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认识的同时,还能够稳定教师心理,使教师朝好的方向发展。

适当加压、引导中年教师接触和学习新技术和方法。引进学科教学软件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教学方法,鼓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研讨学习,将这种技术的学习强制加入到教师日常考核。

(二)积极开展县域内教师结对帮扶活动

民族地区教师所处环境对于自身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劣势,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因此城乡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结对帮扶的关系,在县域内形成一个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优秀教师向薄弱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城市教师对乡村教师给予帮助,继而带动县域内教师整体水平得以发展。

选出帮扶教师和需要帮扶的老师,一对一的针对同一学科相同教学内容精准帮扶,对需要帮扶的教师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定期展开教学和公开课,要求同一学科教师一起评课,议课,磨课。

建立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鼓励优秀教师上传课件、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整合成资源库,成为当地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减少外来资源给当地教师带来的不适感。

(三)适当放宽编制标准,减轻教师多余负担

学校的行政工作和后勤工作人员本着服务的原则来体现自身的价值,行政和后勤人员编制和配备的合理性是教师开展基本教学工作的保障。增加学校行政和后勤人员编制,分担一部分专任教师的事务性工作,教师注意力不会分散,保证教师有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国家层面上,增加学校内工作人员的编制,尽量避免教师既要上课,还要充当门卫、保姆,甚至炊事员的现象出现。在限定条件内允许当地学校领导有一定的招聘权,建立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招聘网,有求职需求的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发布简历,学校领导自行招聘和选取合适的人才。

当地教育部门层面上,应考虑到民族地区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杜绝专任教师兼职后勤人员的现象出现,适当增加教职工人员编制,为教师减轻事务性工作的负担。

(四)提升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实施精准帮扶行动

统筹推进国培项目,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精准帮扶行动计划”作为专项列入国培计划,集中支持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请专家诊断地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报告,帮助教师有了观念上的认识和转变,接受并承认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并针对相关问题讲解教学方法。适当引进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课程。教师们经常被要求必须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但部分课程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关联,所以教师就会被迫“挂课”,一个教师面对七八台电脑帮助别的教师完成网络课程,甚至有的教师在备课或批改作业时观看视频。因此在引进网络课程时,应当充分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师特点,让网络课程发挥恰当的作用。

构建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精准帮扶大数据管理平台。因为大数据具备的数据化、网格化与动态化等特点与精准帮扶的机制要求相契合,数据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路径之一。大数据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帮扶工作的精准、精确,因此需要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精准帮扶大数据管理平台,收集更为全面的教师个人、受教育程度、专业发展的面临困难、专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分析和掌握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提高精准帮扶的力度。进行县域内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精准分析和动态监管。

依托当地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提升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调研所涉及的大多数学校的这些教育信息化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或使用率偏低,主要原因教师不会用或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建议国家可以利用政策杠杆和经费支持,引导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参与到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中来。既可以实现教育技术学院专业硕士的见习和实习任务,又可以解决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弱的问题。

利用卫星、网络技术开展全日制远程教学工作,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日制远程教学是以实现城乡学生“异地课堂”,城乡教师优质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通过以卫星、网络等方式向边远、民族地区学校直播、录播和植入城市的名校名师课堂教学。这种教学针对普通高中采用直播方式,针对初中采用录播方式和针对小学采用植入教学方式,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名校教师课堂实录。

(五)合并教研室、教师培训学校和电教中心,增加人员编制,建立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西北民族地区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不完善,教研室、教师培训学校和电教中心壁垒森严、交流不畅、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合并教研室、教师培训学校和电教中心,增加人员编制,建立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行政部门的作用。

合并教研室、教师培训学校和电教中心,成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构。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合并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构应该能够做到:了解县域内各个学校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困境和需求;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外出学习、哪些问题需要与名校建立协作学习的关系,哪些问题需要请专家进来哪些问题需要自己研究解决;积极争取外部(国内外)资源为本县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将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构建成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医院”。

建立专业准入标准,将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以适当的方式纳入教师专业支持机构。清退那些无力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教研人员,高标准的建设教研队伍。建立专职教研人员和兼职教研人员相结合的教研队伍。提升教研队伍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声誉。

设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支持经费。国家应该专门拿出一部分教育经费用于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县财政应该专门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配套资金专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六)建立机制、提升待遇,积极引进当地大学生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近年来,国家将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列入了重点建设对象,已经采取了多项政策,为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地理位置、工资待遇、民族文化等因素,因此存在着“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尤其是外地的大学生通过特岗等途径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但大多数会在3—5年选择离开。研究认为,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当地的优秀大学生吸引到教师队伍,才是长久之计,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取事业激励机制。各类民族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术课题和项目研究,帮助教师投入到教学和学科的研究,使他们能在自己擅长的科目和兴趣点上施展才能,充分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和乐趣,在工作中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采取利益驱动机制。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民族地区教师工资待遇。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优待自愿到边远民族地区任教的重点大学毕业生,给予减免学费和其他各类补助,吸引更多的当地优秀毕业生投身到民族教育事业。

采取情感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的关键要素是尊重和信任。积极关注民族地区教师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尊重各民族教师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帮助各民族教师树立正确观念的同时,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教研民族
我们的民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