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结合

2018-09-27王军平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

王军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抛弃传统文化等于割断了精神命脉。”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五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并未曾中断,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命脉,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如此,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文化、道德和法律修订的重要依据。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我们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之中去,让学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自身素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

关键词:道德与法律 初中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以扬弃的精神来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其精华部分所宣扬的爱国精神、尊师重道、团结友爱、认真负责、克己自律等素质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素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完善思维方式、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还可以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美德的培养上来说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传统文化的作用。

1、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它的传承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荣誉感和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我国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爱国主义思想是其精华之一,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所以,把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争光的精神,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凝聚力、荣誉感和对祖国以及自身未来的自信心。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呢?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

例如:在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课程中,老师可以引经据典,通过讲述一些爱国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林则徐曾经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顶着国内外双方面的压力,进行虎门销烟,不仅为国家的财政做出了贡献,还拯救了中国人民日益萎靡的斗志。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林则徐的伟大,以及他那饱满的爱国情怀。除了通过历史事件来弘扬爱国情怀,我还可以引用古代经典中的话,如《礼记》记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等名言,来说明爱国情怀不仅是当代的重要思想,更是中华文明中自古以来的美德。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例子,都充满一腔爱国热血,教师在讲述它们的同时,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古人为国家所付出的心血,感受到无比自豪的爱国情怀,进而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2、通过情景教学,传播孝敬父母的思想

在《大学》中有云:“为人子止于孝!”在儒家思想之中,认为孝是众善之根本,也是众善之发端。其实,孝不仅在儒家之中十分重要,在其它思想领域也十分重要,比如,在佛教的《地藏经》中地藏菩萨就是因为孝敬自己的母亲而成道。即便是在所谓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中,也几乎没有人敢且愿意自由地侮辱自己的父母。可见,孝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更是全人类的天性之一。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春期,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日后将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甚至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危险品”。所以,我们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中“孝”的观念,并通过对“孝”的学习,促进学生完成“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品格。

例如:我可以在《让家更美好》的课上,将孟母三迁和卧冰求鲤的故事改编设置成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以及人性中的光辉。然后,我再通过“推己于人”的儒家思想来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可见,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情景化,可以有效传播孝敬父母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格。

3、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而是演变成了光影和声音出现在了多媒体之上。这样的改变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潜移默化的把知识与思想传输给学生。眼下,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也对法律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学生不能不了解法律,更不能没有法律意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根据课程的需要,将可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传统文化课件加入到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包青天断案》的相关视频,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违背法律的后果。而且,在这一视频播放完之后,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有助于调动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当然,在课下的习题练习时,我还组织学生阅读了一些有关“法律”的名言,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聚于人。”等等,这样不仅有效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进行了结合,而且,也对学生基本法律意识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虽然经历了千年时光的冲刷,但是在今天依旧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其作用更加不可忽视。所以,我们要做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传统文化的工作,以此来完善学生的总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凌晗.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下理解“行己有耻”[J].初中生辅导,2017(Z4):52-53.

[2]王保利.浅谈初中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J].知音励志,2017(04):9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