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故事教学法,发挥历史人文性特质

2018-09-26屈钊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人文性初中历史

屈钊昕

【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故事教学法生动有趣,符合历史科目的人文性特质。它不仅能让学生对听课内容产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进而更深层次的应用课堂所学。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从故事导入、故事穿插讲解、故事总结和引导学生搜集历史故事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故事教学法 人文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历史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一改传统“照本宣科”式口头讲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提问学生,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在课外所了解的历史故事,使课堂氛围变得异彩纷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收获知识,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一、故事导入,增强课堂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将听课当作一种乐趣,进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动机都比较單纯,十分容易接受富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质设计故事导语,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使他们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故事导入应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学生逐渐接受新知。比如在教学“东汉的兴亡”这一课时,不少学生都知道西汉的兴亡与匈奴存在很强的联系,但是不知道匈奴这一部落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所以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汉匈和亲的历史视频,让学生联系历史事件思考“汉匈和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立马想到:“为了减少战乱,维护和平。”“那么,匈奴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匈奴与汉朝又有怎样的瓜葛?”学生陷入沉思。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入有关匈奴起源的故事:“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在中原以北称雄的强大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了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之后,匈奴在西汉前期逐渐强大起来,如你们猜想的一样,匈奴人十分蛮横并且健壮,欲念很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侵占中原,一统天灾。所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的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匈奴控制了西域,但后来还是被汉武帝所败,被迫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历史进程。”

故事具有一定的悬念性,在课堂的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一步步地解答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经过,能够引导更好的课堂互动,活跃学习气氛。教师要用故事导入时,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故事与文本串联讲解,形成知识贯通

故事教学法的重要特征是融入性强,而历史文本包含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一些特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将故事与文本知识讲解串联起来,达到教学的融会贯通,使学生享受听课过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前,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确定重难点,将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忽略的地方插入故事讲解,以达到攻克重难点的目的。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解到“百家争鸣”时,其中涉及到春秋时期的思想政治经济,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的弟子以及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达到知识的串联。以孔子与弟子颜回的故事为例: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由于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他和弟子颜回已经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孔子睡在那里,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意外地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却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而是起身说:“刚刚我梦见我的先人,我要拿干净的米饭祭拜他们后再吃。”颜回忙道:“不可以啊!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我觉得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这个米饭不能再祭先人了。”孔子叹息道:“我们按理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有时候眼睛也不一定可信;也不应该相信自己的心,因为自己的心也不一定可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是不容易的啊。”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一向主张的“仁礼”思想。他责备颜回,是认为颜回自顾“偷吃”米饭是不礼貌的,违背了做人处事原则。后来发现是自己错怪了他,也主动认错,这体现了“仁”。

众所周知,要想要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历史本身理论性就比较强,内容也趋于枯燥单一。如果一堂课全部都讲教材知识,学生是难以吸收的。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插入故事,不但能够化解教学重难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听课感受。

三、故事总结,营造深意课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好的结尾则是成功的点睛之笔,以历史故事作结,能够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故事总结以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营造出“余音绕梁”的效果,帮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记忆,同时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设疑。

故事总结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并能够产生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正面影响。比如教学完“鸦片战争”后,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以一则现实中的与吸毒有关的真实故事作结:“在清代鸦片盛行,人民抵挡不住诱惑,整个中国险些灭亡。然后在现代,毒品依然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吸毒而家毁人亡的事件不计其数。有个女孩名叫冯丹,24岁,正值豆蔻年华的青春。却在生日过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因为一针海洛因命归西天。曾经的冯丹长相漂亮,还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过着正常女孩的生活。2002年3月,她被好友拉出去玩意外染上了毒瘾。2003年5月,因吸毒被公安部门抓去强制戒毒,后来在恋人的鼓励下戒掉了毒瘾。2007年4月,冯丹回到娘家。不料一起吸过毒的几个瘾君子知道了她回家的消息,又相继找上门来。冯丹先是推辞,但经不住几天的夹击,终于敌不过诱惑,又一头栽进了白粉里。可能是几年未吸毒的原因,再度吸毒的冯丹如饥似渴,直到有一天,父母发现躺倒在床上的她已经全身冰凉,没了气息,死因是吸食毒品过度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人们都说生命诚可贵,那么,为什么在面临诱惑时,不能坚决地跟毒品说不呢?”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多半是匆匆结尾,课后学生很快便将知识遗忘了。而利用上述提到的故事结尾法,学生在理解并记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基础上,又能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持久的探知欲。这是应用故事教学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把握教学契机,彰显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让学生收集历史故事,培养动手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历史故事资料,比如课前为学生布置搜集与新课学习有关的历史故事资料,使学生对新课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心。或是教学过后布置搜集与当天所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比如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人的起源”的神话故事。比如夸父逐日、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这种感染力会促使学生去搜集更多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故事,并转化为历史学习的动力,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上课前,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故事上交上来,看一看谁搜集的故事最多最有趣。特别精彩的,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现能力,为新课的教学设好铺垫。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和阅读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视野也得到进一步开拓。

这种教学方法就像语文的课外阅读法一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能够增强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习惯。不自觉地去了解与历史相关的事件,进一步体会到历史的脉搏,沉浸于历史的世界。

总而言之,将故事教学法应用于历史课堂中,能够对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形成历史逻辑思维,能够融会贯通的掌握历史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更上一层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人文性初中历史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幼儿故事教学法在幼师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