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数学情感培养路径探寻

2018-09-21庄海翔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童情感数学

庄海翔

[摘 要]

数学情感是儿童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形成的包含数学特征的个性精神世界的反映。积极的数学情感在儿童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正向引领作用,它可以缓解教学对立矛盾,可以成为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情怀。培养儿童数学情感的路径可以从理念、实践和评价三个维度展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感;数学学习;路径

数学情感是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它反映了儿童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以及他们对数学、对数学学习过程、对数学学习材料等产生的体验和感受等,是儿童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形成的包含数学特征的个性精神世界的反映。儿童数学情感培育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缓解教学对立矛盾,有利于发展儿童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情怀。

一、儿童数学情感培育的理念路径

(一)树立自觉内纳意识

许多儿童从低年级开始,就惧怕数学,受到“数学无用论”和数学太难的思想侵蚀,对数学产生了害怕和不想学的抵触性的心理反应,教师要引导儿童自觉地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数学的认同感,从内心深处认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美、崇尚数学家严谨的科学精神,对数学学习存在归属感,这样才能够在心里燃起对数学美好的情感。

(二)增强体验认知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数学情感会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儿童的数学情感。教师数学情感的多少,直接关乎到儿童情感的丰富与否。教师要发挥出生动、直接的传递和施加数学情感影响的功能,通过行为将肯定的信念和情绪传播给班级,从而获得儿童的赞同和关注。教师设计精妙的教学活动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数学,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儿童的数学情感,那么儿童对数学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会用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

(三)坚守执着向上信念

任何学科的学习必然都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有无执着的数学情感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快乐学习好数学,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逐步打破数学学习的困境。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超越数学课程、课堂、年级、资源的边界,勇敢地探索数学情感落地生根的策略,让数学情感滋养儿童的数学素养,让数学素养成为儿童的数学智慧。

二、儿童数学情感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挖掘教材教育资源,培养儿童数学情感的生长点

1.融入数学史实,体验数学精神

数学教材中每个定理、每个公式,背后都有一个伟大数学家的火热思考和实践历程。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解数学,会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提升鉴赏数学魅力的能力。他们会感到数学的生机勃勃,体会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掌握冰冷、固定的公式、算理,而且是通过锲而不舍的思考与创新,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数学的至真。

如,苏教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就是很好展示了数学史实。通过对中国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秦九韶等伟大人物贡献的介绍,激发儿童的民族自豪感,从思想上引导儿童树立不怕困难、乐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当然,数学史实的融入要避免表面化,应该与数学内容的深层次结合。如,古代中外数学家是如何逐步推算出圆周率的,他们在研究圆周率的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不同方法,通过比较中外数学文化,与古人的思想对话,体会理性精神。

2.挖掘数学之美,体悟数学神奇

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和感悟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奇异美,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和鉴赏美的能力,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

如,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比较,得出统一的直柱体公式V=Sh,感受到统一和谐给人带来的便利;对循环小数的规律性的简洁表达方式以及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神秘性进行鉴赏,感受数学的奇异给儿童带来的挑战。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制造儿童数学情感的兴奋点

1.夯实小组合作,营造数学成功

合作学习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交往,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对儿童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儿童合作学习来弥补大班额教学的不足,通过互助小组的学习,对学困生来说,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克服难题,从而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并逐步建立自信,对学优生来说,也可以实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案例1】认识几时半

师:大家看钟面,现在是几时?(多媒体课件显示6时)

生(齐):6时。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又有了怎样的变化?(课件动态显示,分针从12顺时针转了半圈,指向6,时针同步走到6和7的中间)

师:请大家先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儿童开始自由交流)

生1:分针从12走到1,又走到2,走到3……最后走到了6上。

生2:時针从6走了一点,还没到7,大约是在6和7中间位置。

生3:分针走了半圈,共6个大格,时针走了半个大格。

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时刻呢?

生1:6时半。

生2:7时半。

生3:……

师:这么多答案,到底谁说得对呢?

接下来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组认为是什么时刻?为什么?

(儿童开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结果:

生1:我们认为是6时半,因为时针过了6时,但还不到7时。

生2:我们和他们的想法差不多。我们发现分针没有转够1圈,只转了半圈,如果转了1圈,才是7时,现在转半圈,应该是半个小时,一开始是6时,再加上半个小时,所以是6时半。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同意你们的看法,谁能说说到底什么情况下是9时半?(知识迁移,巩固应用)

生:分针指向6,时针在9和10中间。

师:谁能总结一下怎样认识“几时半”?请同学们先独自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与同伴说一说,然后在钟面上拨一拨,加以验证。

在本案例中,通过“争”“议”“说”“拨”为儿童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努力发现、自主领悟。以小组为单位来发表观点,既学习了新知,又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为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互相帮助的机会。当所有难题都成功解决后,儿童的脸上都绽放着成功的喜悦。

2.故事游戏介入,体验学习快乐

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中,要把自己当作儿童,用童心去探知儿童的想法和情感,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根据儿童的喜好和个性,恰当地设计故事游戏。课堂环节中的故事游戏设计,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情感。

【案例2】10的分与合

(故事导入)熊大和熊二从光头强那儿拿了一些苹果。兄弟俩为分苹果吵了起来,你能给他们分一分吗?

师:老师用小棒代替苹果,一根小棒代表一个苹果。游戏规则是:我提供小棒给大家,你不能偷偷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但你可以把小棒分两部分,分别放在左手和右手里。左手代表熊大,右手代表熊二。你告诉我左手有几根,我就能告诉你右手有几根。反过来,你也可以告诉我右手有多少,让我猜猜左手有几根。

生1:我左手有5根。

师:我猜你的右手也有5根。

生1:看了看,信服地点点头

生2:我右手有3根。

师:那你左手有7根。

生3:左手6根。

师:那你的右手里一定有4根。

慢慢地,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了,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3和7,10还可以分成6和4……

这时,教师再引导孩子有序说说10的分与合。

故事游戏符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知和年龄特点,不是让儿童在死记硬背中机械重复对数的记忆,而是在对称美学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丰富认识,深入挖掘数的教学价值。

(三)创设情境体验氛围,捕捉儿童情感的转化点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情感意识和思维的提升,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而设计精彩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儿童探究意识和动力。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的条件下,学生探究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将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将数学当作生活的必需来学习研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体验生活数学,拓宽学习視野

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引导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再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感知,再到实践中验证。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每个儿童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感知未必理解,体验才能真知。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回归生活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的智慧与心灵交流,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富有情趣性和激励性,师生共同参与每个环节,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三、儿童数学情感培育的评价路径

(一)树立一个宗旨: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是持续开展儿童情感培养的前提,包括理解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有水平、理解儿童数学语言发展特点、理解儿童学习的障碍三个方面。儿童的数学情感发展是随着数学思维、语言表达、数学意识整体进行的,其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也是相互交融的。教师只有理解儿童的情感发展整体性特点,才能对儿童的情感表现进行整体评价。

(二)善用两项技巧:倾听与述评

教师倾听的内容应该包括:儿童的情感表达是由哪些学习内容触发的,是由其他儿童哪些话语触发的,与其自身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关联。教师在倾听过程中需要“翻译”儿童所说的数学语言及非数学语言信息背后的意义,并进行合理反馈。教师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儿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儿童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儿童的情感表达的有着怎样的意义三个方面。

(三)坚持三个意识:全体、全程、全面

儿童数学情感培养的评价要体现“全体、全程、全面”,即“三全”意识。

教师需在面向每个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做到对每位或每组儿童在数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情感进行客观全程、全面的评价,既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更要关注课前预设性的评价和课后的衍生性评价,从而使全体儿童都能积极参与,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情感收获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对数学史实的尊重与敬畏,对数学文化的喜欢与热爱,对数学思想的学习与收获,以及他们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儿童在数学学科专业情境、个人经验情境与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丰富与发展自身情感世界。因此,从情感维度看,培养儿童数学情感是在儿童思维活跃、学习内驱力高涨、学习状态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达到触及儿童心灵深处的精神体验,是一种高情感投入的主动性学习。它赋予了儿童数学学习的力量,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杜中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探索,2005(2).

[2]袁丽丽.初中数学合作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究[D].鲁东大学,2012.

[3]王志东.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与态度教育材料的再加工[J].教学与管理,2012(7).

[4]肖骁.数学情感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4(10).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儿童情感数学
情感
台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错在哪里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