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2018-09-21魏国章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魏国章

[摘 要]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寻求更加合适的方法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效率

我国义务教育的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就要从提升自身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做起,利用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一、小学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现状

(一)发展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一轮课改的进行下,面临着亟待改革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摆上台面,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数学思维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为以后在中学、甚至是大学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数学学习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快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1]。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必须要在两方面进行突破:1.加快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很难。教师要转变这种观念,让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创新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二)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理念、方式和观念正处于新旧转换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主要有:

1.重教轻学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缺乏互动,主要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只用记录下老师讲的知识,把板书抄写在笔记本上就可以,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2.教学形式单一

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具象的描述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大多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公式的讲解过于生硬和死板,过于重视答案的准确性,而不重视对于过程的推导。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仅限于某一类题型的掌握,但是一旦题目稍作转换便不知道如何解答。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并且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3.过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很多小学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过分夸大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好奇心严重以及规则意识差等特点,完全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强,因此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比如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让学生上台讲解学习内容等,教师仅仅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总结几句,这种实践模式下班级的数学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2]。

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做好教案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教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一个总体规划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教案的撰写工作,设计好教学的流程和具体教学内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好奇心较重,因此对新知识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并不稳定,很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初始学习热情很高,但是延续时间很短,自控力较差,课堂上容易走神,所以教师还是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教师在备案的时候要规定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的占用时间,要做到收放自如,不能任由学生拖延讨论或者小组学习的时间。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角的测量》一课中,教师一般会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学生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大部分学生此前都还未接触过量角器,因此会展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学生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会容易分神,开始还在测量角度,可能随后就在和同桌用量角器嬉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及时结束学生自行测量的任务。另外,教师自身也要参透教材的内容,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用简单具体的方式解释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教师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还要归纳出教材的教学理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索出适应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时转变自己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而每一课都有一个分目标,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必须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3]。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案都是前人总结成册的现成品,时间间隔较长,有些是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教案,已经不符合当今日新月异的教材了,选取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使得教学目标不能如期完成。确立教学目标必须立足于实际的教材内容,然后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归类和再解释,用更具体和通俗的方法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该知识点。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让教学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做好教学方法的革新

重视更新教育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教师要注重模拟课堂实境,在课前要预测出实际课堂教學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教学难度更大,且抽象性更强,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对素材的情景模拟。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进行具象认知的能力。比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图形的运动(三)》一课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旋转”,学生对于旋转的概念并不清晰,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秋千的摇动、钟表指针的运动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教学,这些我们随处可见的例子拉近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潜移默化。其次,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3~5分钟之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或者在具体的解题方法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融会贯通。

(三)重视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身势语,给学生发出鼓励的暗示,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严肃的教书先生,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无论对错,教师都应该提出鼓励的表扬,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表示肯定,要在课堂上利用语言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比如“回答的很好!”“很不错!”等赞赏性语句[4]。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相互促进的积极的师生关系,从而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另外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新时代的小学生情感更加丰富,他们会倾向于那些自己喜欢的教师所带的课程,所以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好课堂讨论这一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教师要严格掌握好学生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破坏了课堂秩序,延误课程进度。

三、结束语

综上,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策略应用在实际教学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使教学目标能够如期完成,并且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思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店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22).

[2]殷福彪.发挥学生自主性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高段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5(24).

[3]范金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3).

[4]王禄华.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育,2016(11).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跟踪导练(一)2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