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炒米香

2018-09-08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8年7期
关键词:锅子见闻炒米

一长者,一套黑褂,一板凳,一夕阳。

太阳已落了山,街上喧闹了起来。人声鼎沸,小孩的笑,汽车的闹,鸟儿也不安分守己,大肆叫嚷。

唯有小巷深处,一老者倚着小小的三轮车,捧着一杯香茗,静享夕阳的美好。

车上,是几袋子的炒米。他身边,是一个黑黝黝的小炉子,被四块已看不出原来颜色的砖头垫着,旁边卧着一张素净的凉席。

他被吵闹声惊醒了,扶着腿,慢慢起身,跨到小炉子前。锅子里装了些米,炉子里的火旺起来。他不住地翻滚锅子。他的皮肤也是黝黑的,脸上尽是岁月的沧桑,手灵巧而又有力地旋转着锅子。

皮袋渐渐鼓起来,锅子上的气压表指针不停地转动,人也越聚越多。突然,沉默的老人大喝一声:“让一让哟!”人群如潮水般退去,又被“轰”的一声巨响招了回来。

“啧啧,这炒米真香啊,我小时候喜欢吃得不得了!”

人们买到热气腾腾的炒米后,都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人群也渐渐散了,下班放学高峰期已经过了。我嗅着炒米香,盯着那小小的锅炉,问:“那么小,怎么就炸出了那么多炒米呢?”老人和蔼地笑着:“炒米是在一瞬间炸出来的。”

我看看三轮车上只剩下两袋炒米了,就赶紧掏出钱,买了一袋炒米,轻轻打开,尝了尝,炒米在齿间发出清脆的声响,香味在舌尖荡漾。

夕阳,浓了,半深半浅,万道金光,铺满了半边天空。夕阳在老人的白发上跳舞,将其染成了金色。他骑上三轮车,佝偻着背。炒米香飘散了,很远,很远。

运用“古龙体”意象罗列法,但板凳意象与另三者好像有点不搭。

前面已经写过夕阳。

喧闹、人声鼎沸,叫嚷,三词同义。而且,车鸣、鸟鸣都不是人声啊。

一个炸炒米老人,有如此雅兴?

写实式描写,传达出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老人原先在打瞌睡?他之前还是喝着茶的啊!

为什么不在上一段,初见时刻画老人外貌呢?“也”字呼应上段的“黑黝黝的小炉子”,但隔得有些远了。

到本段才第一次点题,文章已经大半,是不是点晚了?

前文都没有写“我”,读者以为“我”要退居幕后,现在才突然冒出一个“我”,开始以第一人称叙述,让人费解。

临近结尾处的对话,往往暗示和决定了主题的走向。此处“我”的问题,似乎有些无厘头,与后文无关。

随着时间推移,夕阳应该越来越淡吧。

结尾耐人寻味。

综合点评

从全文整体上思考,聚焦平凡老人,致敬老手艺,是本文选材、立意较独特处。但只单纯写了炒米的香,没揭示出另外层面的香,導致立意内涵的单薄。同时,叙述上没有一以贯之地以“我”为线索人物,以“我”的见闻感受推动叙事,导致结构上的断线和跳脱。

从局部推敲,有些细节不是很合情合理,有些叙述没有前后呼应,有些词句叠床架屋。这些虽是细枝末节,但也关乎整体的面貌,必须一一修剪到位。

升格指津

1.标题中的“香”字应有多层含义,一是炒米的甜香,一是老手艺的“工艺”之香,还有人物性格、品质之香,应努力挖掘多层含义。

2.让“我”一开始就出现并贯穿全文,借助“我”的见闻感受,来展现炸炒米的过程,刻画人物的品格。

3.表达上要增强“还原”和“推敲”的意识,先从回忆里“还原”生活的情景,再从情理、呼应、声色、情意、趣味、音韵、节奏等多方面仔细推敲,务求准确、妥当、生动。

猜你喜欢

锅子见闻炒米
一只老锅子要跳舞
镇江年俗炒“炒米”
最是香甜炸炒米
越南见闻
故乡的食物
擦锅子的昨天与今天
炒米
月色溶溶
异域见闻
海外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