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雪》的画感

2018-09-08许必华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8年7期
关键词:藤野画面感梅花

许必华

除少数画家如吴冠中、刘海粟、林风眠等外,极少有人认识到鲁迅对美术的深刻研究。早在读私塾时,鲁迅就喜欢画画,我们既可以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中找到源头,也可以从《藤野先生》一文中看出端倪。确实,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对西洋绘画和日本的浮世绘有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又一直对汉画像石及唐画情有独钟。他一生都与美术有不解之缘。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小说、散文,都充满了画面感,像《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等;就算是白描,也一样生动传神——特别是他对人物形象的勾勒。这些都是他从绘画中汲取的营养。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再来看《雪》。《雪》有极其丰富的意象,并由此营造出了一种幽深难测的意境。说得明白一些,就是有极其鲜明的画感。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第一张: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背景是广阔的雪野,底色是洁白的雪。雪之上,是一株傲立盛开的宝珠山茶,叶片和花瓣上都托着绒绒的雪,在白的映衬下,红得分外艳丽,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给人暖意。

第二张:雪野中有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青者,绿也。白中隐青,不只是色彩的对比,更是生命的暗藏。雪野梅花,凌寒怒放,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第三张:雪野中有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绒白的画面上有深黄点点,打破了雪的单调,给人阳光般的喜悦。浓郁的花香(由后文中的蝴蝶、蜜蜂间接表现出)浸润着雪的体肤,让雪变成了香雪,令人陶醉。

第四张: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这已经不是视觉所及,而是必须借助想象。但想象又不是凭空无依。江南的雪是滋润的,隐藏着青春的消息,我们当然可以“想见”杂草生命的律动。这正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上面四张“照片”,雪白以及雪白之上的血红、隐青、深黄,雪白之下的冷绿等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花香——那沁人心脾的馥郁,又给人美好的嗅觉享受。这些色与香又转移了人们对寒冷的感受。看到这样的画面,谁的心中不充满春意?

以上种种,没有深厚的“画功”是絕对做不到如此天衣无缝般信手拈来的。当然,这些静态的画面对鲁迅而言只是小技,下面的动感影像,那才叫高明:“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我们说这是一首散文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创作”空间。这就是诗的语言,这就是诗!在想象的世界里,这一段只有童话中才能出现的影像,真的出现在了诗人的头脑中。这是多么美好而又纯洁的画面啊!

堆雪人也可以看作一段影像,它播放在我们童年的时光里,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共鸣。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至柔处。

朔方的雪的飞舞,也是一段影像,是灵魂的狂飙,只有闭上眼睛,用第三只眼去欣赏,才能及其万一。无论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多是寡,一定可以在想象中再现我们各自的画面。

(节选自2015年第14期《语文教学通讯》,本刊有改动。原文标题为《冬花雪野的精神观照——〈雪〉,鲁迅的自画像》)

鉴赏空间

这篇评论文章从“画面”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四张“照片”的解读品评分析《雪》,选点独特,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

读有所思

1.鲁迅喜欢画画,“可以从《藤野先生》一文中看出端倪”。请简要概述。

2.作者说:“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小说、散文,都充满了画面感,像《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等;就算是白描,也一样生动传神——特别是他对人物形象的勾勒。”请举一例,具体阐述。

猜你喜欢

藤野画面感梅花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梅花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