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导学案的编写和应用

2018-09-07陈春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导学案道德与法治

陈春玲

[摘 要]导学案的引入满足了新课标提出的“先学后教”的要求,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预习,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将灵活处理教材与发挥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写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56002

导学案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按照相应的学习目标,旨在增进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以及让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的一种“教学合一”的形式。它能够尽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近年来,导学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重“学”轻“导”或者重“导”轻“学”等问题,以及一些导学案只是提出了简单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导学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光有“导”或者光有“学”是不够的,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课前编写导学案应当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导学案要做到导向明确,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和当今时代发展进行编写,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时政性和情境性原则。道德与法治课要与国家政策结合紧密,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最新的时政热点或者生活中的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又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三是梯度性和适量性原则。制定的导学案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合理设置导学案题目的梯度与数量。

2.导学案编写应包含的内容

编写的导学案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学习目标,二是学习支架,三是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探究,四是随堂检测,五是归纳反思。融入学科内容与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关键所在,往往是按照学科需求融入学生必须了解的理论和价值观。设计学习支架是为学生提供思维框图,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重难点探究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时政案例或情境案例掌握知识点。随堂检测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同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情况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最后是归纳反思,让学生汇总所学到的重要理论,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科学制定与合理使用导学案,是确保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下面以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一课为例,阐述导学案内容的编写,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课程内容】了解如何换位考虑,知道理解和宽容他人,尊重和帮助他人,为人和善。重视时代发展变化,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培育自身的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感受关爱他人的幸福,学会艺术地关爱他人。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实例感受服务社会对实现个体价值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关心社会的积极性,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参加公益性项目,培育自身的亲社会行为。

【学习支架】结合书本内容,预习关爱他人的原因和做法。

【重难点探究】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们在合作探究环节,设置了以下探究活动: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关爱他人,传递美好情感,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关爱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然而,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策略。请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以下情境,分别写出你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情境一:在街道上,遇到陌生人问路,我应该……

情境二:学校开展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还是小孩子,没有经济能力献爱心,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我应该……

情境三:无意中,我知道了同学兰兰因父亲遭遇车祸,家庭非常困难。于是,我向学校写了一份倡议书,说明她家的情况,号召全校师生为她捐款。可是,兰兰不但

不领情,还非常反感我的行为。回想当初,我觉得我应该……

情境四:公交车上,我发现有人盗窃,我应该……

情境的设置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真正有話可说,有题可探讨,同时,情境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而出的。上述情境正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关爱他人而设置的,并不是为了有情境而设置情境,因此可以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随堂检测】随堂检测中应精选例题,选择题要控制在五道以内,简答题最多一道。可以是各地最新的中考题,也可以是有代表性的例题。例如:

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可以快乐地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解决难题;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明白了友情的来之不易与珍贵……这表明( D )

A.每个人均能获得所有人的关心与爱护

B.关爱维系的友好关系是短暂的

C.我们需要他人的关心,不过不用关心他人

D.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教材知识和学生价值观的考查。正确选项是书本上知识的直接体现,错误选项则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在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给予排除。

【归纳反思】在这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发挥,可以是主要理论点的阐述,也可以是思维导图的绘制,甚至是按照学习内容自主出题,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

3.导学案编写过程的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编写要克服思维定式,避免写成教案。对于习惯了编写教案的教师来说,极容易将导学案写成教案,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导学案的使用效果。导学案和教案的关注点不同,教案是教师讲解知识点的基础,是教师对该课教学思路的体现。但是导学案则是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学情,对他们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将导学案误写成教案,会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同时没有真正将“引导”和“学习”相结合。因此在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必须克服思维定式,体会导学案的思想内涵,制定出有价值的导学案。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预习

学生对于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经常在预习的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导学案则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在正确的引领下进行高效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借助课余时间充分地预习,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解决自己在预习时碰到的难题。

2.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教学

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之后,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哪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哪些只是一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将重点放在大家普遍出现的问题上,其他知识点则可以少花时间,这样就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要对导学案中的难点与重点理论进行不断扩展。

例如前面重难点探究环节的情境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加以弥补。在第二问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自己的零用钱中拿出一部分用来捐款。理由: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但是有的学生提出,要向家长多要钱来捐款,要比别人捐得多。对于学生这样的思想,教师应该加以纠正,爱心不可以变成攀比的工具,关爱他人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3.将灵活处理教材与发挥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在课堂上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环节,要灵活地适应各个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与党和国家最新的指导方针相呼应。

例如在《关爱他人》这一课的导学案中,我们选择的情境可以是学生的日常所见,如帮助售货员、老奶奶等,可以是自闭症儿童等热点话题,也可以国家大事。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4.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导学案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本末倒置,影響导学案的使用效果。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导促学,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理论前有一个很好的“预习”环节,使学生获取知识事半功倍,从而很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盖笑松.初中自主课堂改革的实践探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赵长鸿,边润星.初中思品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J].软件(电子版), 2017(6).

[3]付忠碧.如何利用初中导学案,打造和谐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 2015(3).

[4]王巧宾.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探究学案导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7(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导学案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