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美感的激发与培养

2018-09-04李冬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激发培养

李冬梅

【摘 要】美感是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自然美感即是指客观存在于大自然的美反映到人脑中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情感体验。这是人们高级社会性情感的主要成分。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自然美又是一种美的简单形式,容易为小学生所把握,并激起他们的审美憧憬。

【关键词】自然美感;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220-01

一、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景物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觉美感

美感,首先来自于对事物形象的直觉感受。学生阅读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往往是从景物的外在形象开始。因为形象美显得明确、具体,不仅给人以突出印象,而且给人以精神愉悦。如《草原》中所描写的新鲜空气,明朗的天空,到处翠色欲滴,读后使人与作者一样感到“惊叹舒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景物形象美的途径有:以熟读为中介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让他们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为景物形象;恰当地运用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把景物描写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身临其境感知景物的形象美;重视口语描述,教师可做示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对于课文描写同类的景物进行描述,通过这样应用性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景物形象,强化审美愉悦。

二、启发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意境美,促使他们美感的深化

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实物形象的描写,必定表现出某种境界与情调,这就是意境。例如《瀑布》这首诗通过对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全面描绘,表现出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的意境;散文《海上日出》着力描写日出时的形状、色彩、动态和亮光的变化,又辅之以日出环境(天空与海面)的描写,表现了日出景观的绮丽与奋发向上的意境。教学中启发学生由感知自然界的形象美进入到感受它的意境美,有利于学生阅读层次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美感的深化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启发学生体验课文意境,深化美感的基本手段是激发联想与想象。

第一,努力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诱发学生的不随意联想与想象。如《月光曲》中关于明月和明月照耀下的大海这一段的描写,令学生听曲遐想、自由联想,有利于对这段文字所表现出意境美的感受。

第二,根据课文实际向学生提出联想要求,指导学生展开随意联想与想象。如《荷花》的教学步骤:首先是开课时出示彩色挂图,提出观察与想象的要求,用“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来说,图上荷花的不同姿态都像什么;其次根据文章联想:你现在也是一朵荷花,蜻蜓飞来告诉你它清早飞行是怎样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你它昨夜做了什么好梦?这样以联想为线索的阅读训练,学生获得对荷花“美”的意境有深刻认识,美的感受得以深化。

三、指导学生领会景物描写中的情感美,诱发他们的美感共鸣

“一切景语皆情语。”教材中描写祖国山河自然风光的内容,往往情景交融,或把自然景物作为人类生活的象征,或寄予作者某种特殊的思想情感而显示其审美意义。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杨梅形象是家乡的象征,作者对杨梅外形、色、味的描写倾注了热爱家乡的深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景中之情,以诱发他们的美感共鸣。

第一,抓住点睛之笔返照全文,如《海上日出》,可针对结尾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来讨论这是问句还是感叹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让学生加深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又如《月光曲》一文,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拨起琴键,创作了《月光曲》,随着乐曲旋律的变化,兄妹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读者可以想到贝多芬看到像月光一样纯洁可爱的兄妹俩,遭到这样不平等待遇,心里是多么愤怒,他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的抗议。

第二,采用讨论、辨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内含的情感因素。如《猫》中的描写:“它要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在稿纸上彩印的只能是黑乎乎的脚印,怎么会是“小梅花”呢?教学时可在此处设疑,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从中体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揭示課文的中心思想,或阐发景物描写的寓意,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蕴之情。如《鸟的天堂》的教学,就应让学生发掘作者赞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深情。《长城》、《望庐山瀑布》等的教学,应结合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历史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与作者引起情感共鸣,美的感受也就深刻了。

猜你喜欢

激发培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