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

2018-08-23赵茂林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系数基础知识数学教师

赵茂林

摘要: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数学现有知识、能力水平,进行有效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自己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及能力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效益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便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得到拓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分层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分层教学重要性与必要性。

同一个班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因素,造成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去精心组织,去落实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课本,去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补偿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比如,不同的家庭学生存在个别差异,数学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比较特别的学生要给予个别指导,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欠缺之处能够及时补救,不再产生新的问题。数学教师只有去认真挖掘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对自己组织数学学习活动的进度,有效得到控制。

数学教师如何在学生的个别差异中去寻找教与学之间的最佳切入点,才能通过学习活动有效补偿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其次,分层教学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界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对数学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上升一个层次界定目标,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到果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再次,分层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

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数学知识的基础部位,以及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科的态度等方面来进行分出层次:一部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较差,学生的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导致智力低下,简单地说学习数学没有入门,没有学习数学的热劲,每次检测都不理想;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百分之六十左右,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有一定的学习数学方法,每次檢测成绩总在全班的中间位置,属于第二等次;一部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扎实,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较高,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每次数学检测成绩显赫,数学教师将学生分成这三个层次,只能是数学教师自己掌握,不应该向学生公布,以免差的学生在心理产生沉重的负担,好的学生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同学,导致学生造成两级分化。

初中数学教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在四至六人为宜,在三个层次中去合理搭配,便于小组内,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能够发挥学生“取之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借鉴他人的思维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数学教师的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三、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是规定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总体目标及各学段目标、各学段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认真去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去处理好数学课本的内容。

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及编排体系,对数学学科融入了数学方面的思想和数学教与学的方法所在。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需要数学教师吃透教材,理清数学知识链,去调整数学课本中知识的编排顺序,也可以大胆去整合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即删减与增加数学课本的内容,达到有效进行数学课本知识的整合。

数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要融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要具有实用性,同时,对学生将学习目标分解到学生的个体上,实行“分层目标,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施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求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就看教师如何有效分层教学,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核,教师要采取创造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因式分解法”知识时,一部分学生对因式分解法的概念模糊,就需要教师引导并督促学生去理解识记因式分解法则;教师把这类知识分成:因式分解法则、常用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完全平方法、平方差公式法、十字相乘法),这样分成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学习目标。

五、对学生进行分成分层练习。

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需要用一定的练习题来加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检测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数学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教师在落实练习题时,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要求,如用“十字相乘法”练题时,教师提供:X2-3X+2;(X-2)(X+3);X2Y2-5X2Y+6Y2;数学教师出示这些题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练习题解答,然后教师给予必要的总结出“十字相乘法”的实质: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当常数项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的积,因式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当常数项为负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异号因数的积,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对于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二次三项式,采用“拆两头,凑中间”,当二次项系数为负数时,先提出负号,使二次项系数为正数,然后再看常数项;常数项为正数时,应分解为两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常数项为负数时,应将它分解为两异号因数,使十字连线上两数之积绝对值较大的一组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同时,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还要注意避免以下两种错误出现:一是没有认真地验证交叉相乘的两个积的和是否等于一次项系数;二是由十字相乘写出的因式漏写字母。

总之,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施教,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课标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8期,谭艳芳

[2]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心得体会,《中学时代》,2014年24期,张尊勇

[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新课程(下)》,2012年02期,陈永红

猜你喜欢

系数基础知识数学教师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待定系数法在分解因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