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探析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演进

2018-08-22吕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合作治理

吕军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逐渐形成,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石油危机为转折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从霸权治理演变为“合作治理”。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完善。文章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缘起及其演进。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全球经济治理;霸权治理;合作治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越来越向着对新兴经济体有利的方向发展。面对经济危机,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难以为继,在这一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它们也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幕后走向前台,2009年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的召开,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治理正式拉开帷幕。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完善,反过来讲,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演进也体现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从本质上讲,这两者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作用。要探究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演进过程,有必要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并分析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

一、新兴经济体的界定

关于新兴经济体,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鲍威尔认为新兴经济体的说法主要针对那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将那些具有高速增长形势的发达国家包括在内,我国学者张宇燕、田丰在其文章《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中提到二十国集团中除了发达工业国家外,其余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阿根廷、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都属于新兴经济体的范畴,并将其统称为“E11”。本文认为,对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应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最为强大,没有国家能够与其相比。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弱,日本、德国等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相对于美国而言,日本、德国等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可以称为“新兴经济体”。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缓慢,而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发展中国家可以称为新兴经济体。本文把新兴经济体界定为“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重点探究的是“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

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

所谓崛起,是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既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提升,也包括文化、国际话语权等软实力的提升。当前,在论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时,也主要指经济的长期和快速增长,以此为基础带动其他领域实力的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进行研究,比如我国学者方晋在其著作《新兴经济体崛起—理论、影响和政策分析》中就研究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表现和影响,美国国际投资经理人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在其著作《世界是新的:新兴市场崛起与争锋的世纪》中认为世界重心正在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增长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使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面對危机,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复苏更为强劲。据国研网世界经济数据库统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新兴经济体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发展速度超过了发达经济体和世界年平均水平,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但是新兴经济体的反弹更为强劲,相较于发达经济体,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IMF预计到2018年,金砖国家的GDP将占全球的33%,发展中国家将占世界的52%。作为发展中经济体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仍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几十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将大大超过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缘起及其演进

尽管学界对于是否存在全球治理以及全球治理是否能够有序进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合作是全球治理的基础有相当程度的共识。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和分散的状态,在政治、军事等高政治领域不存在合作或者是合作难以维持,而美国新自由制度主义学者约瑟夫·奈认为国家之间在经济等低政治领域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他指出:“全球政府是不大可能在21世纪出现的,但不同程度的全球治理已经存在。”在相互依赖的经济领域,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是解决全球共同面对的经济、金融问题,以保证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一般认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全球宏观经济、金融、贸易、产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治理以及发展、减贫问题。全球经济治理是指借助某些治理机构对全球贸易、金融、货币等领域进行管理,目的是保证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二次世纪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霸权治理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力雄厚,其他国家大都经历了战争的创伤,无法与美国的实力相比,为了保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以及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美国建立了以其为主导地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银行,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成为了战后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只有在美国霸权下才能有序进行,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只有在美国霸权下才能保持稳定,但是这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是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是为美国霸权和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上是一种霸权治理。

(二)20世纪70年代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有合作色彩的霸权治理

20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及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恶性发展等因素,相对来说,美国的霸权地位日渐衰落。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日本等“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问题,美国不得不与德国、日本等“新兴经济体”进行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治理的有序进行。在美国霸权相对衰落和德国、日本等“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国际背景下,从美国的霸权治理到美国与日本、德国等“新兴经济体”合作治理,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完善。但是这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反映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并没有考量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带有一定的霸权治理的色彩。

(三)2008年至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合作治理

进入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全球问题不断凸显,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暴露了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不足。八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难有作为,反倒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危机前后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因此,国际社会要求进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金融危机期间,新兴经济体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二十国集团(G20)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幕后走向前台。二十国集团(G20)2009年匹兹堡峰会确立G20今后将机制化,有望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主要论坛。有专家认为:“G20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新的国际合作框架基础。它的历史使命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眼下的国际金融危机,而应随着21世纪国际地缘政治的发展变化,肩负起建立国际未来新秩序的使命。” G20的成立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2016年G20杭州峰会达成了丰硕的成果,例如,G20杭州峰会为G20从危机应对到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G20已建立更多的部长级会议机制等成果,这些都说明G20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在杭州G20峰会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通过的《果阿宣言》强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三管齐下,强调创新、包容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的改革,这说明金砖国家正在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建设性方案。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路径, 就是构建以新兴经济体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治理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正在加强内部合作,从而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从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霸权治理到带有合作色彩的霸权治理再到新兴经济体广泛参与的合作治理,从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经济治理到金磚国家可以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建议,反映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

[2][美]约瑟夫·奈.权力的未来 [M].中信出版社,2012.

[3]陈伟光.全球治理与全球经济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4(02).

[4]徐秀军.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

[5]杨文昌.“G20:多极合作的起点”[N].环球时报,2009-04-08.

[6]黄仁伟.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与金砖国家崛起的新机遇[J].国际关系研究,2013(0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猜你喜欢

合作治理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合作治理理论视域下的贵州扶贫
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形态
大学周边夜市的问题与合作治理路径分析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参与式治理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村集体经济再认识与集体经济再造
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基于“和合思想”的思考
合作治理背景下行政机关律角色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