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2018-08-22李燕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重构

李燕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在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空间规划,乡村空间使用以及土地整治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乡村空间进行重构,并通过土地整治等方式,提高乡村用地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可以实现平衡发展。文章对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土地整治的角度出发提出推动乡村空间重构的策略,最后探讨乡村空间重构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空间;重构

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援驱动力,此时乡村内部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发展需求,在二者的综合作用下,乡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空间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甚至是重构。而土地整治对于空间重构来说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将二者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一、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乡村土地以及空间的作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首先,乡村的社区功能越来越突出,且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这推动了乡村逐步成为生产者以及协作者,而不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最后,在以往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乡村担任着环境缓冲区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城市的盲目扩张,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乡村已经成为了环境保障区。在此情况下,为了满足发展的内外部需求,乡村空间必须进行有效的重构,提高空间利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会对空间重构的效果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空间重构中应当思考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且居住较为松散,这极大的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有效的空间重构可以提高民居的密集性,并实现集中排放,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土地整治中会有大量的土地闲置出来,这些土地可以用于发展种植业,使工业区可以与农业区隔离开,避免土地受到污染,推动农业深层次发展。

总的来说,土地整治以及空间重构可以实现乡村生存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全面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当前乡村空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组织核心较为薄弱

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但是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传统模式下,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牢固,工农产品交易呈现出不平等性。工业化发展难以实现对城镇化的有效推动,农业人口转移不及时。农村人口进程就业、定居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劳动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城乡结构严重失衡。同时,近年来国有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非农建设用地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出讓,在此情况下,虽然土地价格飙升,但是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是极低的,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乡村组织核心是较为薄弱的。

(二)乡村结构网络相对分散

从乡村结构网络来看,其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当前乡村发展呈现出向心型结构,即城镇居于中心位置,乡村围绕其展开建设。各乡村的建设与管理都呈现出明显的分散性,基础性设施无法实现共建共享。各级乡镇政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本区域内,发展眼光不够长远,这使得乡镇之间的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很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三)生产要素流动秩序较差

农田集中是产业化经营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乡村居民居住分散,农业资源也呈现出了分散性的特征,这极大的阻碍了产业化经营的有序展开。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民营企业涌入乡村,对非农用地进行了开发,并推动了乡村工业化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缺乏统一的领导与管理,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因此自发性与盲目性较强。一些企业并没有树立长远的发展目光,在发展中破坏了环境以及资源。另外,虽然很多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但是他们的居住空间并没有实现同步转移,这增加了土地的重复占有率,很多地区仅仅剩下老年人,成为了空心村。

三、推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

(一)积极完善工业化发展与空间重构体系

为了保证土地整治以及空间重构工作可以有序展开,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完善发展体系,协调好工业发展与空间重构之间的关系。第一,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乡村,了解当地资源利用、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将这些内容与乡村发展规划结合到一起,制定出有效的发展方案;第二,工作人员要建立主推机制,保证土地整治工作可以顺利展开,推动工业以及农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乡村经济水平;第三,工作人员要考虑多方面的整合意见,保证助推机制的内容能够符合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加强技术配合,提高工作效果;第四,要认识到土地整治工作是漫长的,在工业化与农业化协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工作人员要及时解决,降低问题的影响。

(二)协调好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

生产活动以及生活活动是无法脱离生态空间的,因此一定要协调规划好三者的关系,使各自的作用可以有效发挥出来,最终推动乡村整体的发展。而三者的协调发展离不开土地整治这一助推机制。首先,农业种植区是生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生产用地会展开集中管理,并通过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生产空间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其次,生活空间即居民居住的空间,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减少占地面积,土地整治工作将民宅民居集中建设,并将其与生产区严格区分开,避免二者产生相互干扰。最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传统生产、生活工作极有可能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土地整治中会采取退耕还林等措施,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将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有效结合到一起

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可以同时展开,空间重构后,乡村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明显提升,此时会产生一定的剩余空间,这些空间就可以通过土地整治的方式进行深化利用,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将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进行结合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成本,节约建设资源,这是因为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土地资源可以实现高效共享,满足相邻乡村的使用需求。

四、乡村空间重构的基本内容

(一)调整人口密集度

对人口密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对土地空间的有效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仅从土地资源节约的方面来调整人口的空间分布,极有可能会影响生产建设的顺利展开,近年来农业生产逐渐向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农业设备的规模越来越大,且数量增多,如果居住过于密集,那么生产设备则有可能无处停放,这极大的影响着乡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在规划人口居住空间时,工作人员应当对当地的资源供给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计算,并将其与人口基数、土地面积等进行整合,保证人口密集度可以保持在合理的状态。

(二)重构生产空间

单一的生产模式极大的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重构生产空间时,应当将工业与农业结合到一起,使乡村发展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工作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推动新农村建设,采取集约化的方式管理生产用地,这样可以避免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而工业建设在土地整治、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展开。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工业发展速度是极快的,其规模将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工业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求,应当预留出一定的拓展空间,做好前期准备。

(三)重构生态空间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为了避免生产生活对生态空间造成不良影响,在进行空间重构时,工作人员应当首先深入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储量,然后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其次,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全面考虑资源的生长周期,避免过度开发。保证对资源的开发工作既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五、结语

城市扩张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影响了乡村的内部建设,生产、生活以及生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推动乡村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土地整治与空間重构工作。土地整治可以为空间重构提供驱动力量,提高空间重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使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空间都可以得到有效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琦,刘永丽.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6).

[2]乔陆印,刘彦随.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逻辑体系框架[J].人文地理,2016(03).

[3]于辰,王占岐,杨俊,谢方俊.土地整治与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耦合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5(07).

(作者单位:重庆市平正房地产测量事务所)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