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血糖调节紊乱

2018-08-21徐飞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糖耐量糖化精神病

徐飞

【中图分类号】R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1

前言

近年来,有关抗精神病药引起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证实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糖代谢、脂代谢的异常。但是,对使用抗精神病药早期血糖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因素分析的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和相关因素与血糖变化的关系进行观察研究,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某市精神卫生中心2007年1月~2008年9月入院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未曾使用或停用抗精神病药3个月以上;(3)空腹血糖6.1~6.9mmol/L,2h糖耐量7.8~11.1mmol/L;(4)无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风史。共213例,连续观察1年,其中15例由于不能继续服药或病情反复须合并用药等原因脱落,实际完成198例。其中男112例,女86例;年龄18~60岁,平均(34.17±10.85)岁;初发病年龄(30.26±10.23)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1±35)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允许实施。

1.2 方法

1.1.1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 按入院先后顺序逢单日入院者用利培酮(为利培酮组),共95例;双日入院者用氯丙嗪(为氯丙嗪组),共103例。治疗1年内利培酮3~6mg/d,平均(3.41±0.77)mg/d;氯丙嗪日剂量250~650mg/d,平均(388.80±103.12)mg/d。氯丙嗪起始治疗剂量100mg/d,利培酮起始治疗剂量1mg/d,2周内加至治疗剂量,治疗剂量根据临床医生的治疗经验与患者的精神症状调整,以期达到最小治疗剂量,最大治疗效果。氯丙嗪组第1个月剂量(389.81±111.22)mg/d,第3个月剂量(383.01±97.15)mg/d,第6个月(360.19±87.27)mg/d,第12个月(348.06±87.71)mg/d;利培酮组第1个月剂量(3.47±0.94)mg/d,第3个月剂量(3.48±0.83)mg/d,第6个月(3.25±0.67)mg/d,第12个月(3.14±0.66)mg/d。所有患者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及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的药物。

1.1.2 血糖及其他指标 监测分别在入院时(用药前)、用药第1、3、6、12个月测空腹静脉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2h糖耐量,用日立牌708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奥普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测定上述项目;并在各观察阶段测定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对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血胆固醇浓度、甘油三酯、载脂蛋白、血压、体质量指数等28项因素作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1.1.3 血糖调节功能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1999年修订的国际诊断标准和分型,其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血糖(FPG)6.1~6.9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IFG),2h糖耐量(2hPG)7.8~11.0mmol/L为糖耐量减退(IGT),前两者统称为血糖调节功能受损(简称IGR);糖化血红蛋白(HbAlC)>6.3%为异常,餐后2h血糖(2hPbG)>11.1mmol/L为异常。

1.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pidata进行数据管理,应用SPSSforwindows11.0统计软件,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F),发生率比较用卡方检验(),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用相关分析(r),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相关分析。脱落病例资料不纳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浓度变化 比较治疗3个月后2h糖耐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在治疗6个月后比治疗前明显增高。

2.2 影响因素分析。治疗1年后,以IGR发生情况(二项分布)为因变量,以28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发病时年龄、治疗前2h糖耐量试验、治疗1年血载脂蛋白A和B、治疗1年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氯丙嗪治疗等因素与IGR的发生呈正相关。比利培酮更易导致血糖升高,但不同药物剂量与血糖浓度及IG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

3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4倍。其原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也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本身就是危险因素,但说法各异,结论不尽相同。本研究对氯丙嗪和利培酮治疗早期出现的血糖调节功能损害的多因素分析发现,其发生与患者治疗前2h糖耐量、用药1年后载脂蛋白A和B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及氯丙嗪治疗等有关,与用药日剂量无关。这些结果与以往大多报道相似。唐武军等认为药源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血脂、年龄和家族史,而用药时间、剂量、性别无显著意义。成为荣等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年龄、体重、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高脂血症有关。本研究显示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糖代谢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氯丙嗪比利培酮对血糖影响更明显。引起糖尿病的一个潜在机制是体重增加,脂肪组织增加,导致胰岛素不敏感,糖耐量减低,进一步严重则发展为糖尿病。氯丙嗪等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抑制下丘脑DA受体和5-HT受体,引起食欲增加导致肥胖,增加了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利培酮对体重和脂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产生IGR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少。

4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IGR与载脂蛋白A、B含量增高,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体质量指数增加等因素相关,脂代谢紊乱会影响糖代谢;血糖调节功能低下对脂代谢也会产生影响;相互形成不良循环。要预防和减少IGR发生,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定期检测血脂、2h糖耐量、空腹血糖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吳仁容,赵靖平.四种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及脂代谢的不良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11):60-62.

唐武军,李向荣.药源性糖尿病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21):88-89.

猜你喜欢

糖耐量糖化精神病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
空勤人员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探讨
糖尿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小鼠血糖的影响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房颤动关系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