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毕业生读研动机浅析

2018-08-20黄洁玉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课程改革

黄洁玉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及时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读研动机,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对社会和国家的人才发展缕清脉络。本文对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意向读研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分析,就调查反映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就业 读研动机 课程改革

隨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和门槛越来越高,作为社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继续读研深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读研意向的学生发放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果和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此研究结果折射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调查方法与内容

作者在2017年5月设计了《高校毕业生读研动机调查研究问卷》,对毕业生读研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共向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意向读研的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占毕业生总数21%,收回问卷89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达95.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覆盖面较广,调查对象的专业人数、男女比例、城镇来源等与我院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取样合理,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工科类)读研动机呈现以下特点:

(一)读研动机积极向上,但呈现较强功利性。

在调查“你读研的目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68%的毕业生的选项是“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拓展人脉,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只有14%的毕业生选择“出于对学科的热爱,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和求知欲,提升自我”,还有14%的学生分别是因为“受同学朋友或家人影响”及“暂时不想就业,想继续过校园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读研的动机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都想通过提升一个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用以拓展行业范围内的人脉和资源,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部分学生是出于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出于对学术或学科的热爱,目的性和功利性相对较强。同时不难看出,有14%的学生只是受同学或家人影响而选择读研,或者干脆是因为暂时不想就业,逃避竞争压力较大的就业而选择读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甚至是没有目的性的读研深造,不清楚也不了解自己读研的指向是什么。

在“你是否热爱接下来所读研的专业”一题中,高达39%的毕业生选择“一般”,既然一般热爱,又选择了读研,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读研的很大动机是为了将来更好就业,寻找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而不是出于对学科和科学的喜爱和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当代大学生读研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较强,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的纯粹性。

(二)专业思想明确,但缺乏钻研精神。

在“你想成为这个专业领域中的专家吗?”一题中,75%的毕业生选择“想”,25%表示不清楚。在问题4“你有继续读博的打算和想法吗?”一题中,55%的学生表示“有”,45%的学生表示“无”。

由此可见,当代毕业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尤其是工科生)认可度较高,对于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教育和思想都持比较“忠诚”的态度,专业思想较为明确,如无意外都希望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做出一番成绩。据笔者多年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可以看出端倪,工科类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和毕业后半年的非失业率都比文科类和理科类学生高得多,因为经过几年艰难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历练,他们一般都会对自己专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轻易转行,不轻易找非对口率的工作,部分工科类学生都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就业,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由此可见,工科类学生的专业思想比较明确。但是只有55%的毕业生有继续读博的想法,表明当代大学生缺乏继续深造和学术钻研精神,部分读研后的学生都希望尽快出来找工作就业,笔者观察到他们一般认为,自己读研只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平台,无论是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经费成本、人力成本、机会成本等,都会约束他们进一步读博,他们往往考虑读博需要花费的精力、经费、时间等会不会投入产出比不划算,甚至因为博士的文凭,失去比较多的合适的就业机会,所以部分读研后都会选择出去就业,对于是否可以继续在高校里面读博、研,对学术继续无条件追求等,往往会失去兴趣和耐心,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基本上只有1%不到的工科类研究生会继续选择读博,大部分工科类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就业,缺乏对自己学科的热爱和坚持,由此可见,他们在学术方面是较为缺乏学科钻研精神的,不具备老一辈知识分子对于学术纯粹而明晰的热爱和追求,这是一个值得反思和思考的问题,是否浮躁的社会让现在的研究生失去了平静地追求学术的心境和勇气?

(三)读研态度不够坚定。

在“假如当时你保研/考研失败,你会选择第二次尝试么?”一题中,只有39%的学生选择“会”。

不到四成的学生表示会愿意进行二战考研,根据笔者对现实大学生的观察,甚至大学前三年专业学习非常强的学生,因为在大四没有准备好保研,而和保研失之交臂的大学生,就因为保研失败就转身就业,完全不考虑考研,实际上,这种不是个案,是比较多的情况。恰好说明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缺乏对读研或者追求学术坚定的信心,失败了一次,就放弃了读研之路,实际上他们本身具备良好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能力,但是出于对浮躁社会的影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对自身不能吃苦耐劳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不进行“二战”。这是一个严肃的信号,当代一些大学生读研态度不够坚定,在第一次保研/考研失败以后,部分毕业生选择放弃,直接就业,而不是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研尝试。也就是说我国大学教育缺乏给学术进一步学习的体制、环境和人才吸引力,导致大部分学科人才流失,直接到社会就业岗位上挣钱养家,而不是对于自己有把握的学术继续搞下去,推进我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来学科人才将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这肯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是事实表明了我国当代大学生读研态度不够坚定和纯粹的残酷事实。

三、结果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读研动机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基本上呈现三大特点:读研动机积极向上,但呈现较强功利性;专业思想明确,但缺乏钻研精神;读研态度不够坚定。

根据笔者数年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看,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读研动机的现状,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中国现今的大环境是急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互联网、海外人才的引进、国门的打开、知识和资金的流出流入,人才每年都以急速扩张的速度增长,一些好的工作岗位的准入门槛不停提高(例如公务员、高校、部分事业单位、国企等),就业大环境的压力使得一些本科毕业生想暂且逃避就业压力,借读研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同时大学每年扩招,让本科学历开始贬值,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读研动机越显得功利化,他们企图通过一纸研究生硕士文凭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硕士文凭成了他们手中一个就业的“筹码”;同时一些高校本科教育沿袭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十年如一日,专业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灌输专业知识,而较少实践如何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不少本科毕业生对自己专业知识只是被动接受,教案十年如一日,选取的教学文案和例子都是几十年前的,没有更新过,很多学生不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让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动力,缺乏钻研精神,逐渐对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失去兴趣,因此他们对读博这种进一步加大对专业知识的钻研显得没什么兴趣,只希望可以通过一纸研究生文凭,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筹码和竞争力。

四、几点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折射出的读研动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如何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读研动机工作的开展:

(一)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观和读研动机。

高校毕业生把硕士生文凭当作将来就业的一个敲门砖,而不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深造学习,主要因为缺乏正确的专业学习观,在本科在校读书期间,没有接受专业兴趣的培养,假如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教育、邀请本专业内的优秀学者,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提前介入(如开展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等手段,积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么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将会持有较好的读研动机,而不能一味追求现实物质利益。同时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输送更多愿意在专业岗位上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学术型人才。

(二)加大課程或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高校教育者的主要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但是几十年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乏味,一些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难以与时俱进。当前,毕业生读研动机没调整好,与此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读研动机和培养专业兴趣,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或教学方法改革,对上课内容实时更新,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彦博.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分析与优化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2(中):312.

[2]纪小平.浅谈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现状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72-73.

[3]周岚峰.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0,28(4):69-71.

猜你喜欢

就业课程改革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