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索

2018-08-20刘思远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企业文化

刘思远

摘 要: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本文分析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阐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议 企业文化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在第十一次经济会议首次提出的,意义在于通过加大对供给侧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低效和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的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使其成为支撑系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事实上,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协调与平衡的问题是不够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提出了对这项工作的重新审视。

一、当前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普遍的现象通常是在“大范围”的掩护下进行的,在进行具体的育人工作时往往会犯“走过”和其他形式上的错误。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没有特色和针对性,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这就造成“有效服务”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强调在满足有效供给的同时,突出“有效供给”,突出“给”的重要性。这就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提供育人服务,更要提供“服务精品”。例如目前职业院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赛,通过企业需求、市场导向,让学生针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开发新点子、独特创意、可持续大的有效效益的创业项目。但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或者对形式的关注较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在创新创业中实践不足,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型创业人才不能得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谈不上出“精品”。

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界定

任峰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现象。它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从狭义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与学生价值取向的产物,是团队意识、心理活动、行动准则、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1],校园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生态文化。胡汉华认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工作状态的心理需求。企业文化通常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或者服务理念。它是企业生存、管理、发展和方向最基本的精神支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不可见的约束和支柱。企业文化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统一的纽带和一个沟通的渠道,它是团队或团队中的“共同语言”[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兼顾“教育供给”与“客体需求”的平衡。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的效率,强调有效的供给,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还要兼顾公平,既要强调校园文化活动与企业文化的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又要为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两者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亚文化。罗宪奎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承担人的培养、引导和熏陶的功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3]。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将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校园文化的开放融合起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应用到文化活动的开展中。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罗贤奎说,虽然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法人组织,活动性质也不一样,但它们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和相似的运作规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才的培养,人才输出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提高了人的能力,员工的劳动实践为提高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参考[3]。

两者的本质核心是相同的。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和实践文化也是人的本性。从高层次的发展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代表着独特的核心内容,两者的核心是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使参与者都感受到自身存在和行为的价值感,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类最高精神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工作应尽可能多地借鉴企业文化的双赢模式,把育人的实际需要与育人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创新,实现和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丰富教育育人的具体方法和方法,并通过教育实践的反馈和实践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完善教育工作机制和教育工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路径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职业视角

职业性,作为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培养具有一线工作经验,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显得尤为重要,将教学中的专业与企业要求的行业技能相匹配,将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特征等内容移植到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中,职业性作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强化学生在交往和实践中的包容性和交往能力,又通过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通过与企业和社会共同建设企业和企业的产业基地,实现校中厂的实践模式,实现产学合一,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由此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化的本质,它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精神意义。

在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专业性质的各个文化方面,价值观是核心。将职业性的价值观与办学理念联系起来,形成引領校园文化建设的校训是关键。比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交通”和“职业”特色,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汽车、道桥等重点专业为引领,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岗位需求引导、行企标准跟进、三方考核评价”、“系企合一、产学一体”等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交通人”。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功能视角

(1)注重校园文化多元性

顾黎萍认为,各种文化在校园的集中交流与融合,使校园的主体存在于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全球与地方的文化选择之中。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这种冲突,清楚地反映了多元文化语境下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4]。校园文化的多元性是基于大学的所具备的特性,注重多元的校园文化,可以更广泛深入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特别是针对企业文化的交流。明确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归宿,高职院校是企业人才需求的主要渠道。多元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缩短毕业生由“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过渡期。

(2)构建企业需求的双元文化

蔺俊认为,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其目的是培养人才。社会效益是其最大的目标,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是一种做事的文化,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实施校企文化“双元互动”[5]。高职院校的双元文化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文化,职业素质不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养成,更应当通过双元文化接受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文化互动,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文化的特征,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将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和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打造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3)注重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

校园文化带有一定地域性的亚文化,其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但是校园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浓厚的企业色彩。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使命、愿景、目的、精神、价值和管理理念,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守,具有组织的特点,并从生产管理实践、管理体制、员工行为、企业外部形象等方面对这些理念进行了总结。构建高职院校企业化整合开放校园文化,有必要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寻找整合与开放的突破口。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其校园文化的企业化应该体现在核心的价值观上,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内容,形成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最关键的是将价值观的企业化校园文化构建在于找到有效的融合方式,增强融合效果。在校园文化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在实训实习中培养企业文化素养。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动视角

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思想,以结构性调整将德育教育纳入系统性工程,德育教育并不是学校一个人的事,而是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当前高职院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统筹考虑活动组织、条件、宣传的构建,进行课程体系、训练实践、专项活动和文化生活等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完善监控和奖惩体机制,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在这个综合体系下,校园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培育,加强专业教学和专项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完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应该尽量强化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是学生德行的重要影响者,父母的言行对于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言行都有着明显的父母的烙印,家长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父母的行为对学生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而且深入学生的潜意识中。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教育,让学生在家庭的良好氛围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学生的行为意识同时也深刻地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公民社会的规范和制度环境。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订单班、合作班,企业在加强人才的知识性培养的同时,应当将企业自身的文化灌输给大学生,让他们懂得企业生存的命脉,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4.校园文化突出价值观视角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应进一步增进本土特色,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大学生群体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学校应跟上时代潮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每一次新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对前一次专题活动的承接都是为创新和发展而奋斗。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代表着创造校园文化发展的想象力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例如为秉承红色文化和”八一“精神,学校大力提倡红色本土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开展奠基革命烈士,推动国防特色教育、红色文化读书节、红色主题文艺晚会。增进本土特色,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可以让活泼好动而学习兴趣相对不够的学生或者后进生,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会吃苦,磨炼意志和品德,发掘潜能。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結语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学生实践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让学生的实践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三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在实践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学生实践的互动中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任锋,王平尧.试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渗和结合[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95-97.

[2]胡汉华,颜陈.略论企业文化的务虚和务实[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87-89.

[3]罗先奎.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新余学院学报,2014(06):110-112.

[4]顾黎萍,乐传俊.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和统领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262-263.

[5]蔺俊.高职校企文化“双元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4):39-41.

[6]杨炳香.浅谈企业文化如何得到认同[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10):52-53.

[7]代军[1],侯艳[2].高校践行“融容”理念的路径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

[8]钱书成.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南方论刊,2013(08):117-118.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