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育人与“三导协同”育人项目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8-08-18杜婉婕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

杜婉婕

摘 要: 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在高等教育中,对于人才培养单凭一己之力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古人云术业有专攻,综合各群体的优势,实现1+1>2的育人目标,运用班导师、学生助理导员、企业职场导师的“三导协同”机制,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个人修养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的学生发展新格局。搭建多维度、多人员互通的高效育人平台,全面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一代大学生。

关键词: 全员育人 三導协同 发展价值

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培养的教育模式,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不言而喻,高校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实现全员育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运用班导师、学生助理导员、企业职场导师的“三导协同”机制,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个人修养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的学生发展新格局。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制度建设、优化项目内容,搭建多维度、多人员互通的高效育人平台,建立系统化的项目长效机制。

1.全员育人视域下“三导协同”育人项目的发展价值

1.1“三导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需要。

14世纪的英国开始流行导师制,延续到今天发生了变化。如今的导师制不再是狭义的“导学”,而是将“导学”、“导基”、“导业”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导师体系。基于导师制的初衷,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不再停留在想象中的象牙塔,而成为真才实学的金字塔。“00后”即将进入大学时代,“大锅饭”式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而面对学生的多元发展,仅由辅导员进行指导和引领,显然无法跟上时代潮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模式,需要运用“术业有专攻”的发展理念,发挥各人员的优势,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始终。

1.2“三导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1]高职教育经历了从“示范校”的工学结合到“骨干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教育得到了社会认可。教育部2015年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带来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双高建设带给了高职院校新的展望,内涵式发展道路为高职院校精准靶向引领。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的生源、地域、专业了解程度、职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各尽其职,运用“三导协同”育人平台,使高职教育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华丽转身。

1.3“三导协同”育人是高职学生综合发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育的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评价教育优劣的衡量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青年强则国强,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大学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1.4“三导协同”育人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需要。

目前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几乎落在了辅导员的身上。辅导员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对于所带学生的专业引领、职业能力培养只是方向化的,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受到职业导向的限制,对于企业一线的发展前景,仅限于“道听相传”,这样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企业职场导师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受到年龄的限制,中国进入“00后”的大学时代,辅导员与学生的代沟不言而喻,朋辈教育至关重要。同辈教育具有抵触性小、互动性高、感染力强的特点。“三导协同”育人管理模式使学生感受专属化服务,精准育人。

2.“三导协同”育人项目的实践探索

大学教育是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育。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专业的初体验参差不齐。学生急需专业兴趣、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一贯式渗透和引导;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再进行系统的培养和传授。学生运用以前的学习方式面对大学的课程,故步自封,无法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大学教育是事业教育。大学学习是为以后从事相关职业夯实基础,特别是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竞争力都将成为学生走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教育是全面人格教育。大学教育是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社会实践、个人品德、心理健康、人格塑造等全方位、多纬度、多形式的立体型评价体系教育。

2.1班导师“导学”,搭建学生“专业”引领平台。

在全员育人的大环境下,需要扭转教育与教学脱节的现象,聘请优秀专业教师加入班导师行列,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运用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专业优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师特色,制定了班导师工作条例及相关考核办法,抓好入口关,落实效果关,完善评价关,聘任在教书与育人中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学生各阶段的专业需求,学院开展班导师三维目标体系建设,为学生搭建“专业”引领平台。

班导师三维目标体系建设即一维专业知识导入。大一新生报道后,持续一个月的大学第一课准时开讲,专业知识的导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的历史、发展状况、前景,帮助学生度过专业问题期;二维专业学习导引。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渗透和深入,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从好奇到了解,从而不断加深。学习难度加大,专业学习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会发生变化,需要班导师及时引导,每周一次课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的困惑,帮助学生度过专业焦虑期;三维专业素养导航。理论学习是基础,素养培养是关键,班导师既是学生专业的领路人,又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引导者。每月一次“班导师时间”,为学生传道授业,帮助学生度过专业迷茫期。

2.2学生助理导员“导基”,构建学生“基业”引导平台。

打下“基业”是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高等教育的“基业”,不是单纯地看待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等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改造和强化期。在科技、经济、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接受事物的行为方式都在与时俱进。学生是变化的,习惯是可塑的,僵硬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大学生,高校需要通过朋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引领,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出现了“朋辈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朋辈教育得到了高职院校的推崇,逐渐演变细化为学生助理导员这一角色。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完善学生助理导员的运行、管理模式和效果验收评价体系。运用与学生年龄相仿、学习背景相似、生活环境相近的学生助理导员体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选拔思想坚定、乐于奉献、勤学精干的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加入学生助理导员的队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生源类型包括高中生、三校生、3+2学生,学生的学习环境、社会阅历、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学生助理导员通过言传身教、榜样力量、价值引领,用同龄人的眼光、思维方式,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职业习惯,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

2.3企业职场导師“导业”,筑建学生“职业”引路平台。

理论与实践并轨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现代学徒制的不断深化和充分发展,企业职场导师的作用凸显。企业职场导师的加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素养与企业需求对接”[4]。实现校企合作发展、协同育人共赢,精准筑建学生“职业”引路平台。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开展“三课一会”即职业文化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素养课及职业匠心座谈会,构建起企业职场导师融入制度。人才培养需要全面性与针对性的有效结合,以企业、行业文化为依托,提高学生文化感悟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领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以职业核心力为手段,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职场导师的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突出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协作配合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业务执行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完美过度;以职业素养为根本,提高学生职业规范理解度、职业风范掌握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意识。每月一次的职业匠心座谈会,邀请在行业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走进学生中间,用他们的社会阅历、成长挫折、励志经历、工作态度等感染和引导学生,通过真切的故事、真挚的感悟、真实的人物,学生与社会接轨,加强正能量引擎,打通职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Z].2016.12.8.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Z].2017.10.18.

[4]徐倩.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3):72-75.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做最贴心的教育
班级教育小组下实行全员育人的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