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的创新

2018-08-18王博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新媒体

王博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和制作理念均发生质的飞跃,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同样需适应这种新变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当下媒介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播音主持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主持人专业素养重构的角度出发,分析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的现状,探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 创新与实践

一、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剖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产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具有鲜明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创作特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客体”。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兼顾播音主持经典的教学模式,又能适应新环境下的創作理念与方式是当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形成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模式下已经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规范语音基础、强化口语表达是在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的教学方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专业能力指标与当下媒介人才需求的“黏合度”越来越低。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艺术情操和创作能力。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共性”远大于“个性”特点。类型化节目主持需要主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新闻节目主持人要端庄大气、具备对海量信息的整合能力;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要诙谐幽默、能有效地控制节目进程、具有明星效应;社会生活节目主持人要温文尔雅、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更应该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擅长的领域因材施教,培养具备“个性化”的播音主持人才。

(二)互联网思维缺乏

“互联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互联网机构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界定自身的问题,关于这一概念业界众说纷纭。马云曾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式创新;雷军则将专注、口碑、快视为互联网的七字诀[1]。

媒介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传播主体而言只有掌握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及对内容的倾向度,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作出品质优良的节目。罗振宇是互联网的倡导者且具有独特的一套“互联网”思维方式,每期节目都会将历史事件、社会现实、未来生活等内容的解读与互联网挂钩,逻辑缜密,语言睿智,节目上线后得到良好的反馈效果。因此,提升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是创作优良新媒体节目的必经之路。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重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接收端口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媒介变化的需求,电视节目主持的素养需构建新的矩阵,以“主持人”中心制为原则制作播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评论能力、品牌价值应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传统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依照串联单进行播报或主持,侧重字正腔圆、表达流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大众传播媒介,其传播效果及作用越来越明显,主持人在网络节目中的传播特点更趋近于人际传播。因此,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语言能力更强调个性化表达,语言苍白无力、缺乏个性的主持人终会被淘汰。

评论语言是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的陈述性语言,是主持人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节目的品质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的评论语言相对“收敛”,互联网背景下主持人评论能深入浅出、直接不讳地向受众直接阐述所持观点,较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更具广阔性、开放性。

随着媒介竞争化程度的提高,主持人的品牌价值成了节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多以节目为载体,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和主持人的品牌价值成正相关关系。新媒体领域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品牌价值占主导因素,主持人是节目一档的核心元素。罗振宇的《逻辑思维》、高晓松的《晓松奇谈》都是通过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让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重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理念应随之改变。某种程度上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学生从事网络视频节目主持奠定基础,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应培养学生新媒体节目主持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媒介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理念:分类培养与品牌意识相结合

在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中,要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符合前沿需要,重视播音主持的思维开发与训练。变单纯的模拟跟读、教师点评为教师启发式、学生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等等,改变重二度创作、轻一度创作,重特定岗位达标轻综合专业能力等倾向[2]。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多采用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小课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忌“一刀切”。目前国内很多院校开设了新闻节目主持、现场出镜报道、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等方向,这也是对学生分类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播音主持教学还要应与行业高度融合,融入互联背景下常被提及的“用户”思维,做到精准传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专家型”主持人的品牌意识。

(二)教学内容:专业技能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课程设置是专业教育的载体和人才实现的有效路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设置需构建专业能力的培养矩阵,培养规格应包括个性化语言表达能力、即兴语言创作能力、节目策划与主持能力等。

媒介环境的变化让有价值、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更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矩阵中应更侧重对学生策划节目能力的培养。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最终的传递者与呈现者,策划能力则是节目持久的生命力,创新策划能力是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必备的专业能力。只有参与节目策划,发挥创新驱动力,才会让节目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中心制”模式愈发凸显,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适应新媒体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独立策划选题并对个人策划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参与研讨的学生也是一个拓展知识结构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实施者和主导者。这种参与、共享、体验式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的良性互动。

(三)评价方式:实践能力与过程考核相结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强,目前大多数院校均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考核方式,但笔试占据很大比例。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提交一部视频作品,除主持外还需参与节目策划、剪辑和制作。学生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双重模式。双重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对学生评价的精准性,学生又能参与課堂的全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节目当做产品经营,注重新产品的应用及推广。注重线上播出和线下交流;多渠道、多媒体联合发布;塑造节目品牌并加大品牌宣传[3]。应鼓励学生将制作好的节目上传到网络,通过这种方式转变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的思想,不仅符合互联网的“开放”思维,而且是对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

四、结语

传媒领域的不断变革、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节目形态的日新月异,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和媒介发展相匹配,否则会造成播音人才供给不协调。综上所述,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时代发展和媒体变革的需要,也是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让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媒介需求更加贴合,为一线输送更多个性化、具备新媒体创作能力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代传播,2015(2):2-3.

[2]李卫中.后现代教育理念多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J].电影评介,2008(15):82.

[3]吴樾.“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传播与版权,2016:157-158.

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2017“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与实践新媒体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激情飞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