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

2018-07-30敬应国

魅力中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敬应国

摘要: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导向。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成败。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科学的定位,从而引领教学更加高效。然而实际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仍有偏差。

關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科学定位;高效教学。

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认为,“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与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有效调适教学行为,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并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仅仅把教学目标当作一种“规定动作”,缺乏深入的解读和科学的定位,致使课堂教学偏离航线,而我们所追求的高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并修正,从而引领教学走向高效。

一、设定教学目标易出现的问题

1.教学目标空洞。有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不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情的分析,其表述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套话,模糊空泛。这种模糊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缺乏清晰的指向,进而导致教学行为无法准确到位。

2.表述主体混乱。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教学设计中,教师将知识目标确定为“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复杂体系”;将能力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分析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构建系统模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迁移能力”;将情感目标确定为“让学生通过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其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体验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情感”。其中知识目标的表述主体是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表述主体则是教师。教学目标表述的混乱显示出设计者设计角度的不确定,即还没有完全从“教的设计”转向“学的设计”。

3.教学目标定位过高。有的老师喜欢在讲新课的时候,把考纲要求作为教学目标,显然脱离了学生实际。因为考纲是是经过三年知识沉淀之后的一个终极目标,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的学生来说,目标过高,有悖于认知规律,导致一部分学生“跳一跳,还是够不到桃子”,从而受到打击,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急于求成,不能理性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4.情感目标被淡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简单一句“培养科学精神”就能够落实好的,它应该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还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教学内容并不切合,有生硬灌输之嫌。

二、设定教学目标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如何制定科学、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研习课标——确定教学尺度。

一方面要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每个模块的教育价值、主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它们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的角度关注整体课程目标,把课时教学目标纳入到课程目标之中形成立体目标,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把它渗透到各章节教学之中。例如,必修1的科学方法主要侧重于“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在课时目标中合理渗透模块的教育价值,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核心概念和核心能力,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要随意添加教学内容和增加教学难度,把握教学的应有尺度,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吃透教材——挖掘教学资源。

首先,要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领会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明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的整体脉络,注重知识体系化教学。

其次,除了关注学科教学“显性”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之外的目标,还应多一份对教材的“隐性”的教育目标的思考,挖掘教材隐性资源,比如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这些超学科的目标是内隐在知识教学中的,并需要通过知识教学来完成。只有在对教材全面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融人教师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圆融统一起来,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人文价值。新课标教材中呈现了很多科学史实,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例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课中,展示了科学家对于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我们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史实和结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并将这些思考纳入到教学目标之中,使教学目标“显隐”结合,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价值。

(三)分析学情——熟悉教学现状。

授课的对象是学生,可以说,教学活动最终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离不开对学生的分析。首先,教师需要研究处于教学任务中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兴趣所在,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确定“低起点、高立意”的目标,确保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另外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和表达。

其次,我们应基于学生的视角、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世界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

(四)科学表述——明确教学指向。

以往我们习惯使用一些描述心理活动的词汇来表述教学目标,例如“理解”、“了解”等,其可操作性及可测性较差,而将教学目标表述为外显的、具体的行为,则可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还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尽量使用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如“举例说出”、“说明”、“解释”、“分析”、“得出”、“尝试”等,避免使用“理解”、“了解”等词语。一节课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有限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具体、明确,切忌过于宽泛、模糊。比如,将目标表述为“培养思维能力”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就显得过于模糊,这样会导致教学行为的模糊。如果表述为“进行比较分析”或“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等,就比较明确、具体,指向更加清晰。如果将目标展示给学生,还应转换成学习目标,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表述,力求简洁明了,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自我校正。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