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治疗”理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18-07-29钱品花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美术教学理论

钱品花

摘要: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部分学生对美术创作“熟视无睹”的学习状态,在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合“绘画治疗”理论,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释放他们的心灵表达,以达到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构建的目的。

关键词:“绘画治疗”理论;美术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B-0064-03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渐进的学校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作,调动学生的创作个性,使学生充分融入美术创作之中。通过实践,笔者发现“绘画治疗”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释放他们的心灵表达,同时规约我们的美术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心灵表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减少盲目创作和肤浅的美术学习状态,把学生最本真的一面展现出来。

一、“绘画治疗”理论的概念释义

“绘画治疗”理论是以精神分析、脑神经科学、艺术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产生的,绘画治疗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从美术教学的角度看,绘画治疗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心理分析融合。绘画治疗并不依赖言语沟通,因此能协助有语言障碍,以及不喜欢用语言作沟通媒介的人用艺术去表达个人想法及感受。绘画治疗可以超越语言的界线,真实地反映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经历,使学生的美术创作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绘画治疗”理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分析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创作是人们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只有学生产生了豐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在美术创作中产生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的深层动力。“绘画治疗”可以通过线条、色彩等媒介表现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2.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

绘画治疗以“创作需要欣赏”这一艺术创作机制为前提,我们要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所要表达的语言进行充分阐述,达到更加深入地理解。“绘画治疗”可以促使学生在创作、欣赏和理解作品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并在此过程中,逐渐进入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

3.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

绘画治疗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学生“通过媒介与意象的操弄,如泼洒颜料、敲打黏土、自由处理自己的作品(撕毁、保留)等,象征性地发泄了不满与怨恨,达到情绪的净化;通过意象来表达难以言表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有能力控制、把握自己的情感;切实的、可以触摸的作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三、解析绘画治疗的表现形式

(一)潜意识的表达

潜意识是解读人类审美心理、艺术欣赏心理的钥匙。艺术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并通过感受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它决定着人类直觉、领悟、情感、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致性。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如果不理解潜意识,就很难将美学和艺术学置于坚实的地基之上,潜意识是艺术灵感的发源地。

(二)心灵的对话

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时,教师需要在不干扰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活动的前提下,认真促使学生借助绘画工具进行创作。教师分享参与学生的绘画作品,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并可以利用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完善人格、改善情绪、排除心理障。

(三)情感的宣泄

学生的绘画作品既是心灵的诉说又是情感的宣泄,教师会发现这既是神奇的,却又是真实的。例如,有一位学生画《奇思妙想》:他看见地球被污染,便想造一架安有淋浴的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给地球洗澡。这些想法的确很可笑,但绝不是模糊不清的,而是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表达。

四、“绘画治疗”理论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绘画治疗”理论中的心理投射完善美术教学

1.在绘画治疗的投射中激活美术教学。心理投射是绘画治疗的基础,决定着作品的创作方向,它好比作品的发动机,会源源不断地向作品创作输送充沛动力。“绘画治疗”要求“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个有个性的生命都会创作出不同于其他人的作品。

2.在绘画治疗的灵感中激发美术情感。“绘画治疗”能够规避学生在创作过程的无序状态,让美术教学展现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美术创作的真谛。每个学生都会在美术创作中产生强烈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欲望,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作产生出与众不同的灵感体验。

3.在绘画治疗的感悟中触发美术构思。融合了“绘画治疗”的美术教学应该让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感悟,从而在美术创作中展示自己的创作风格,挖掘学生内心的创意感悟。提倡用绘画治疗表达出学生创作的结果,让学生对所创作的内容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表达独特的感悟,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二)运用“绘画治疗”理论中的心理表达展现美术教学

1.在绘画治疗的表达中追寻。如果说心理投射是绘画治疗的基础,那心理表达就是作品的漂亮外衣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审视,亦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尝试创作。我们要凭借“绘画治疗”来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使学生获得美术创作所必需的心理表达。

2.在绘画治疗的情境中创设。情境创设是美术创作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运用“绘画治疗”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创作情境。情境创设的形式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绘画治疗”的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对美术创作情感的期待出发,通过学生创设直观的情境来浸润创作情感。

3. 在绘画治疗的感受中催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创作,我们利用“绘画治疗”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创作感受。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内心感受的变化而产生独特的创意,建构学生深层次的创作感受,以使其更加符合美术创作的初衷。因此利用“绘画治疗”手段可以更好地感受美术创作过程。

(三)运用“绘画治疗”理论中的创作自信升华美术教学

1.运用绘画治疗增强美术教学的自信。自信是美术创作的灵魂。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同学生会体现与众不同的创意构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赏识,让学生的创作充满自信。我们可以借助“绘画治疗”,不断改善学生的创作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健全的人格。

2.运用绘画治疗张扬美术教学的个性。在美术创作教学时,挖掘学生的个性表达至关重要。让学生拥有一个充满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才能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创作,展示其个性。我们必须要抓住“绘画治疗”的特点,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自由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作品。

3. 运用绘画治疗丰富美术教学的体验。美术创作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往往会在创作题材、形式上煞费苦心,但也往往功虧一篑,因为没有真实的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要运用“绘画治疗”释放学生内心微妙的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创作。

在“绘画治疗”理论指引下的美术教学使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焦虑得到缓解,心灵得到升华,绘画治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敢于抛弃既定的创作模式,更要紧跟时代,真实感受绘画治疗状态下学生的生存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一节美术课中精彩地展现和激活学生的潜能。教师可尝试规约绘画治疗在学生中的应用范围,极力发挥绘画治疗这一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的功效,以达到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构建的目的。

责任编辑:颜莹

Application of Painting Treatment Theory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QIAN Pin-hua

(Suzhou Gusu Center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Suzhou 205006, China)

Abstract: It has long been known that some students are blind to art creations in art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may effectively integrate painting treatment theory to enrich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relieve their mental anxiety, to strengthen their creating confidence,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to release their soul expression, so that art teaching can realiz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ng of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Key words: painting treatment theory; art teaching; practical strategy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美术教学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