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导”

2018-07-24邱海莲

读天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学生对数学的自觉学习程度往往与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成正比。倘若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研究数学,数学成绩优异便会是自然而然的事。学生思维的活跃与课堂内容的巧妙设悬紧密相关,巧妙设置数学题目悬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具有神秘色彩的数学题目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水平的能力。因此,老师们应当尽可能利用教材内容巧妙设悬,有意地把数学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妙设悬;数学知识趣味化

一、 激发疑问

学习开始于思考,思考开始于疑问。心中充满疑问能够让学生感到困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考所惑之事。适当的疑问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从疑问里思考来得到正确的知识点,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的获知中。

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中,运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乌鸦喝水的瓶子里没有加入水,但乌鸦投入石子后水平面却上升了?”通过这个问题激起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回忆起有关面积、长度、宽度等知识概念,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带动整体学习氛围的提升。有的学生认为是石子的面积占据部分水的空间,有的学生认为石子的宽度和长度以及厚度导致的因素。在学生思考正浓之际,老师可以找到最佳时机导入教学内容,并说明看谁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给这个问题做出最佳答案。

二、 巧妙提问

一个合适而巧妙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的思考空间开阔又紧凑。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精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路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聚精会神的探索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通常车轮都是呈什么形状的吗?”学生们回答是圆形的。接着可以问道:“那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得出结论只能是圆形的。“那为什么只能是圆形的呢?”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为课程内容的导出作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学生带着找出结论的心理更加的专注课堂教学的学习,并且这样找出的结论不易忘记,印象深刻。

三、 设置障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遇到一些有困难性的题目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想要去克服解决遇到的阻碍,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很大的满足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作一些阻碍变动,给学生增添一些比较活跃的教学成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中,给出两道题。一、 3.2÷0.5,30÷0.3;二、 20÷6,28.4÷44。学生能够快速地得出第一组的答案,而算到第二组时,就会发现怎么都除不尽。那么该如何算出第二组算术题的答案呢?由于学生原有的解题思路比较局限,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教学内容就会形成巨大反差。会让学生考虑该怎么解出这道题,好奇与求知催促着学生向不解之处学习研究。

四、 提示易错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搜寻一些容易犯错但又不易察觉的题型给学生讲述并进行强调,让学生潜意识里就对这种类型的题型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正确与错误之间的一线之隔里成功的逾越定势思维导致的习惯性错误。让学生感受到落差带来的惊喜会有满足的成就感,乐于学习,乐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平常题目相异的题目本身就比较吸引学生去进行解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给出一道容易出错的练习题给学生做。像24-24÷6。有的学生的计算过程是:24-24÷6=0÷6=0,有的学生的计算过程是:24-24÷6=24-4=20。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让学生引发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错误点又在哪里。学生们各执所见,有的认为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有的认为第二种答案是正确的。在争论热烈之际,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原因所在,主要是因为24-24这个计算过程导致的严重错误,忽虑了计算过程中应遵循的运算順序。将新课通过这一证例导入,既让学生感觉运算的奇妙,又能够牢固的记忆新知识点的独特,以后再次遇到不易出错。

五、 解题思路多变

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从各种思维方式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解题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典型的类型数学题目,让学生逐渐把握了解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模式,突破常规的一题一解的样式,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新的认识,不乏味,训练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的灵活多变。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老师给学生三个条件:男生40人,女生32人,老师6人。让学生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问题并作出解答。像①女生占全部总人数的几分之几?②老师是男生的几分之几?③老师比女生少百分之几?……这种多样化的变换让学生陷入思考的境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余留问题

课堂结束不意味着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考的结束。课程结束后老师适当地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等到下一节课再进行答疑解惑。问题的存在是思维不断提升更新的方式,小学生所接触的事物相对还较少,对未知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并进行探索以求知答案。如果老师能够充分的利用教材新鲜奇特的特点吸引学生的好奇,求知若渴的心态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个章节中,课下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如果要计量从云南到湖北的距离应该用我们学过的毫米、分米来计量可不可以呢?”学生回答道:“不可以,路程太远,计量单位太小。”老师又提问道:“那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计量单位来计量这个路程呢?”大家可以下去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一起来研究探讨问题的答案。不仅仅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还为下节课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数学学习更多的是讲究的技巧与练习。只要掌握好授课技巧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学会吸收知识点,小学数学学习也是能够容易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唐丽萍.新课的巧妙导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5).

[2]陈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杨彩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浅谈[J].教育艺术,2009(06).

作者简介:

邱海莲,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