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有效途径,达成想象培养目标

2018-07-24石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改写比较古诗文

石磊

摘 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愿望的主阵地。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源头,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果以改写和比较为平台,就是培养想象力的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想象力 古诗文 比较 改写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愿望的主阵地。教材中古诗名篇,诗人往往在字数有限的诗句中容纳丰富的内容,或表现极富特征的生活场景,或表达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简练,跳跃性大,离学生的生活远,需在充分的涵咏品味中借助展开学生的想象而达成走进、理解和积累的目标。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体会古诗文的无穷魅力,进而热爱和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西安市育英小学的研究基础背景下,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作为范例,展示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想象力。

一、在画面中想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图画是常见的表象,因此不能忽略教材中的插图。

1.借助插图和注释去疏通和理解诗的意思是古诗教学的常用手段,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去自读自悟,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他们在干什么?等,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性理解诗文。

2.读故事,学习古诗。教师采用在故事中寻找诗意这一手段,其目的是抓住学生都很喜欢读故事这一特点,从趣味上达成学习古诗的目标。这样不仅增加阅读量,而且锻炼了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文本理解能力。通過各种形式的古今对读,打开学生的思维,让诗意像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呈现。

二、在改写中想象

想象力最主要的表现是再造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尝试改一改,换一换的形式学习,进而给学生创造打开想象力的支架。把罗列出来的“佳节”嵌入到诗中,不仅更好地理解“佳节”,而且活学活用,把相关得民俗放到诗中反复诵读品味,读开去了,更丰富了,也更有趣了,更是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好地诠释。

1.把“佳节”镶嵌到诗里,升华“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______,遍______少一人。

九月九日 登高处,插茱萸。

正月初一 贴春联,拜新年

正月十五 舞长龙,看花灯

五月初五 包粽子,赛龙舟

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景

2.把拓展的王维的思乡诗《杂诗》《红豆》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结合。

(1)谁能把“寒梅”填进诗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______倍思亲。

(遇寒梅,见寒梅,赏寒梅……)

(2)谁能把“红豆”填进诗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______倍思亲。

(摘红豆,戴红豆,吃红豆……)

三、在比较与发现中想象

1.拓展延伸《杂诗》《相思》两首王维的思乡诗。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视线从诗中思乡之情的感悟落到了看得见的“茱萸”“寒梅”“红豆”上,是对古诗“意象”这一文体特征的渗透。虽没有明讲,但在学生的大脑中对诗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再次嵌入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___倍思亲”的句中来,活学活用,升华了情感。

2.比一比。

3.通过学习王维三首思乡诗的对比,引导学生把视线从诗中思乡之情的感悟落到了看得见的“茱萸”“寒梅”“红豆”上,是对古诗“意象”这一文体特征的渗透。学生通过诵读,观察,思考,实现了学习的自读、自能、自得。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发现三首诗都是通过借“茱萸”、“红豆”“寒梅”三种植物来寄托诗人王维的思乡之情的。这样“借物抒情”这一指向“语用”的另一条主线就更加明晰了。

结语

总之,古诗这一文体重在积累、诵读、涵咏、想象。特别是动笔写画面、联想同主题诗文进行比较,对发展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本课教学我尽我所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原有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历多层次的朗读,逐步深入地理解内容,感悟诗人内心情感,发展和再造语言。用多种美读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生发疑问,展开想象。让学生学习方式具有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情境性和体验性。这是主题阅读探究性学习,能够扎实有效地学习古诗词并提升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改写比较古诗文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