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动手能力

2018-07-14陈启伦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培养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聚合能力、归纳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各种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开展各种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及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推动其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应定位于完善知识结构上;而在课外应将动手能力严格界定在,家长可监管范围下的课堂实验重复操作或有限创新领域。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手能力;培养

在目前有关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讨中,似乎未能对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进行关注。或者说,即使提到了要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其指向也十分泛泛。实践表明,学生若缺乏必要的物理操作能力,将严重弱化他们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为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着眼点。

从现有课程教学体系来看,初中物理主要由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其中,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线,并穿插有教师的实物演示;而在实验教学中,则根据理论教学进度进行规定项目操作。不难看出,若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则只有从实验教学中下工夫。实则不然,特定的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意识塑造基础之上,只有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意识,才能使物理实践操作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最终,全方位培养起他们的动手能力来。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考察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寻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切入点。为此,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高估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并不是学生先天就具备的能力,其依赖于他们在长期学习中所受的问题意识训练。纵观我国小学、初中教育,尽管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仍然缺乏问题意识,这样就逐渐锁定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而,当初中物理教师根据探究式教学法来构建课程体系时,往往能与教师形成互动的则是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

(二)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显而易见,在进行物理知识讲授时必然存在着教学目标。这时就遇见一个难题,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探究式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呢?若是换成传统的“你教我听”的模式,该问题似乎就不存在了。由此,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管理约束下,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问题发问式教学,试图通过引导来顺利完成教材上的知识讲解。不难看出,这种所谓的“问题导向”更像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过渡。由此可见,并未与探究教学模式相匹配。

这里之所以强调探究意识和主体意识,是因为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意识方面,这两个方面的主观意识将起到驱动作用。结果,因教育大环境使然和教学理念问题,就导致了该主观意识难以实现。

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定位

根据以上阐述可知,建立起学生参与动手能力的自我强化意识,比教师演示、督促更有意义。那么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这将关系到培养模式的具体施展。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将目标定位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定位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需要用实践去检验、去论证的自然科学。尽管初中物理所呈现的知识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在“知行统一”原则下也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难理解,通过知行统一的学习路径,将强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意味着,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应定位于完善知识结构上。

(二) 生活实践方面的目标定位

关于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已在广大同行之中达成共识。但究竟需运用到何种程度,以及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运用则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笔者认为,鉴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和课外实验的风险性,应将动手能力严格界定在“家长可监管范围下的课堂实验重复操作或有限创新”领域。这里还须强调,对于广大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因学校教学方面缺少足够的实验设施,因此,动手能力是否可以放在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简单物理问题,则值得思考。

以上两个方面的目标定位,便支撑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 目标定位下的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目标定位下,以下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 理论教学方面

理论教学课时占到了初中物理教学总课时的大部分,这时就应该培养学会参与动手的意识。不得不承认,受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动手能力的强弱难以调和。但在意识培养方面,则可同时激励他们亲临大自然的愿望。为此,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时,可以穿插一些物理学家的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从而,通过事例来促动学生的情感。

(二) 实验教学方面

实验教学本应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但因学生人数与设备数量比值不尽合理(大多数学校存在这种情况),也难以支撑起这一重任。实践还表明,部分学生因物理基础差也影响到实验参与度,且整个实验流程可能是由小组一两个学生完成的。为此,笔者建议:可以将实验按照技术流程分解下去,给小组每位成员都安排任务;最后,实验结束后给出小组成绩,该成绩再由小组组长按成员合作效果给予分解。当然,该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挂钩。

(三) 学生自主方面

学生自主方面要严格保障人身安全。不难知晓,力学实验、电学实验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上,应强调实验应在家长的监督、管控之下。在很多农村地区家长外出务工,因此,教师可以不鼓励他们在家中进行实验操作。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 小结

只有增强了學生的动手意识,才能使物理实践操作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知识习得方面的目标应定位于完善知识结构上;而在课外应将动手能力严格界定在,家长可监管范围下的课堂实验重复操作或有限创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张晓芳.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创新[J].现代交际,2010(12).

[2]胡红兵.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2011(1).

作者简介:

陈启伦,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大方县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培养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