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的措施探讨

2018-07-07赵晓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措施

赵晓

【摘 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道德的构建、情感的熏陶、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就成为广大品德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文中通过对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学习兴趣;有效教学;措施

品德与社会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学习兴趣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催化剂,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这一时期的学生做事情的首要动力是兴趣,小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很难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相反,如果能够引导小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那么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会对喜欢的事情投入极大的热情,这件事情也一定会做得有声有色,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以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本课程的学习魅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一改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灵活而充满情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以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做事情更多的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地对这一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没有体会到成功,而体验到更多的是学习的失败,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地对所学的课程失去信心,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成功教学体验的机会,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加以鼓励,以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分组,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本着组内差异化,组间接近化的小组划分原则,具体来说,组内差异化就是指在学习小组的划分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划分其成员的选择要选择学习水平与能力水平相接近的同学,将他们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这样划分小组的好处是让不同水平的同学能够得到互补,有利于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而组间接近化的小组划分原则是指在不同小组划分时,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不要存在太大的差距,这使不同小组同学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合作更加便利。同时小组长的选拔要通过组内成员民主推选的方式展开,让选出来的小组长能够真正地为组员服众,这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本课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成员与组间成员的彼此沟通与合作中,集思广益,提出新的观点,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提出问题,并且在合作的基础上去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极大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要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包含许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开展本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向生活学习,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促进本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做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学会生活的技能。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其经验相矛盾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辅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解决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如果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困惑问题不够重视,就有可能让学生进入认识的误区,产生认识的偏差,影响其正确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勇于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师要在生活化的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众多的生活实例进行积极思考,通过思考形成正确的观点与认知,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良好的生活技巧与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对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储启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2]陈学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5).

[3]陈忠川,陈佳良.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

[4]韩冬梅.探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5]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学习兴趣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