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专业社团管理机制研究

2018-07-07孙乐胡雪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大学生

孙乐 胡雪

【摘 要】专业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已体现出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研究专业社团的发展现状,分析专业社团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提出管理的相关建议,变得十分重要。所以本文将会从专业社团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专业社团的现状问题,提出针对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议,助力大学生专业社团成长。

【关键词】专业社团;大学生;管理机制

专业型学生社团是指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依据兴趣自愿组成的、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为主、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和提升的学生性群众组织。其以兴趣组成的成因恰好弥补大学生专业学习中兴趣缺失的部分,而开展的活动形式多为实践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解决专业相关社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意识到自身的专业价值,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专业学习保持可持续性。同时,专业社团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和理论联系实践特色,与学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专业社团作为第二课堂中与专业学习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我们有必要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其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一、专业社团的定义

社团诞生于中世纪欧洲,基本上是与大学建立同时出现。成立目的为了防卫也为了介绍住宿等事务,最初名字是同乡会。现在对“社团”一词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有学者从社团的互益性出发进行界定,认为:“社团(mass organizations)又称为社会团体,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的非政府组织,它以文化、学术或公益性为主。” 也有学者从功能上进行界定,认为:“社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人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综上所述,社团就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它是一个法律用语,是指经过法律手续成立,由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的人们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和锻炼会员能力,集体从事经济活动或社会公共事物的非营利性组织(NPO)。

何为专业社团?目前最为接受的定义为:“专业社团是指由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以专业群体为行为主体,专业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并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专业型社团作为普通社团的一个分支,专业社团包含了普通社团的所有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社团。它是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关课题、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深入社会实际进行实践探索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型组织,它以其鲜明的与专业结合的学术研究特色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综上所述,专业社团它是以满足成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团,具有学生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一般社团的共同特征。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较紧密,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以及专业特长在社团运行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的显著特征。其终极目标是提高会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二、专业社团现有问题

(一)社团内部缺乏完善的运转机制,致使社团缺乏有效的凝聚力

社团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团缺乏良好的规章制度。由于社团的成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因此,社团最初的成立主要是由志趣相同的个体组织起来的,组织基础在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不少社团内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对于社团的成立宗旨、发展方向、活动目的都缺乏深入的研究,从而使社团对于会员没有明确的管理措施。或者是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够严谨,不够科学,使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社团缺乏良好的管理队伍。较强的管理队伍是管理好一个社团的前提条件,社团的管理队伍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和分析综合决策的能力,但是不少高校社团的管理队伍缺乏组织意识、管理意识,使社团缺乏凝聚力,不能使社团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专业社团定位不准确,关系不明确,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学校管理者把专业社团定位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等同于一般娱乐性社团。一直以来专业社团活动通常由校团委安排和组织,社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专业指导老师对专业实践活动的规律非常了解,但由于“无权”领导而常常使社团活动“流产”。大部分学生管理者都缺乏管理经验,更谈不上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很多社团活动都是社团成员凭着一时的热情维持,过于注重一时的“轰动”效果,而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致使活动无序。

(三)专业社团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社团活动频繁,但多数活动的吸引力并不强,部分加入社团的学生在一学期之后表示失望,认为社团活动的创新性不够,过于注重宣传形式,而忽略了活动本身能给成员带来的提高和帮助。同时,部分社团凭借着创立之初的激情推广,招揽到大量成员,却在组织几次活动之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甚至在第二年的招新中销声匿迹,与一些活动质量高、影响面广的优秀社团形成极大的对比,造成社团之间的良荞不齐。

三、专业社团管理建议

(一)支持专业社团蓬勃发展,助力专业课程实现翻转

参与专业社团确实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各个维度有效的提高专业承诺度,因此应当进一步支持社团扩宽学生覆盖率,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第一,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专业社团,促进社团丰富发展。一方面,需要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社团的重要性,为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专业社团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学校鼓励专业社团丰富活动形式,通过做出精品活动从而加大对专业社团的宣传。

第二,利用专业社团优势,尝试专业翻转课堂。专业社团本就承担着第一课堂的实践补充,可以尝试把部分专业课程的预习和作业以社团为载体从第二课堂实现,将课程的主导权交回给学生,辅助第一课堂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

(二)完善专业平台搭建机制,推动专业社团自我管理

专业社团举办大型的专业竞赛能够有效的帮助同学提高专业承诺和专业兴趣,所以学校应该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搭建大赛和高质量的活动平台。

第一,整合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学校作为专业社团的强力支持,并鼓励专业社团参与和举办各个类型的专业竞赛,为各社团举行大型的比赛和活动提供相应资源。

第二,建立专业导师库,成立推广导师制度。我校大多专业社团现在实行的单一导师制,这样导致当大型活动来临时,老师和社团同学往往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所以本调研提议可以用学校建立专家导师库并进行统一管理的形式代替单一导师制,这样每当大型比赛来临时,可以依据项目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指导教师群,最大程度上的保证项目效率和项目效果并且应为每一个专业社团配以一位推广导师,可以是业内的知名专家也可以是著名的校友,帮助社团举办的活动进行宣传和指导,尽快的提升相关竞赛和专业社团的知名度。

(三)活用社团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社团活动质量为先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把举办活动的数量,活动参与人数等外在指标作为社团评价的重要标准,这导致我校许多专业社团只专注于举办活动的数量而非质量。活动质量才是社团的立团之本,学校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价指标的质量导向,鼓励社团活动向着品牌化、精品化的目标努力。

同时鼓励学校进行个性化的社团管理。我校现行的社团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是单一的,但专业社团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强化其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功能。

(四)精准定位专业竞赛奖励,主动契合学生价值需求

鉴于前面分析得出奖励存在着内在激励外化及与学生需求脱钩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两点的措施:

第一,丰富奖励形式,建立系统化激励体系。将所有专业竞赛纳入同一套体系,制定可对比的指标,防止奖励随意性做到有制度可依,尽量保证学科竞赛间的公平性,减少激励外化。

第二,强化荣誉奖励与学生需求相关性。对于有价值的社团,应当适当纳入推优入党、各级评优等制度的考察范围内,进一步强化荣誉奖励对于学生的激励效果。

參考文献:

[1]陈银凤.高校特色专业社团的文化功能探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6).

[2]陈亚鸿.以合伙企业机制运作专业社团模式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3]曹其,尹飞鸿.大学生专业社团运行模式与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

[5]段鸿斌.专业社团结合企岗实训培训实践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研究,2010(10).

[6]何润燕.开放教育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7]胡涛.高校社团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

[8]姜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指导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3(2).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大学生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