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

2018-07-05刘绪军温贻芳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推进策略高等职业教育

刘绪军 温贻芳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迈向高水平,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职教育发展观,重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只有坚持稳定现有规模与提升办学质量,继承原有建设成效与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坚持改革为动力与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原则,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此,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应采取改革体系构建“施战略、抓本质、谋本色”,内部治理结构“建章程、立制度”,关键环节“破旧制、立新制”,多方参与“扩民主、重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广借鉴、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

[关键词]人民为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体系 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刘绪军(1979-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温贻芳(1975-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江苏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設路径与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GLBB00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3-0047-06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向高水平建设的起步阶段,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是未来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包括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创建知识产权强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等。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关键问题,破解关键问题的牛鼻子就是推进教育改革,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观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的科学界定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把人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目的在于人类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揭示,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也是社会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高度的社会文明,文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民创造,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发展高质量的社会经济。因此,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社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人民优先发展、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还指出,人类活动的目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表现和内容最终都可归结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作为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只有人全面发展,才能支撑中国经济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高峰。社会发展的一切需要人民去创造,技能技术的提升需要人民去创新,解决中国问题需要中国人民提供中国方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职业精神,就是为“人人出彩”搭建舞台。所以,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等文件出台,明确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内涵式发展。2015年10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个方面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技术创新创业的大门,更是众多家庭通过技术脱贫、技术致富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作为人才培养的定位,广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吸引广大优秀青年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办学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学生就业创业为指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丰富办学层次和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内涵发展模式,走多元化办学路径,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供范式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建知识产权强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等重大国家战略,加速淘汰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催生出众多新兴产业,导致大量人员转岗转行的同时,适应新兴产业岗位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对此,国家在实施重大国家战略的同时配套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加大对转岗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加大对转岗专业人才的学历提升,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加大培养适应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缓解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必须把握“为人民服务”和“满足人民需求”的特点和内涵,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要率先对外开放,以国际标准为指引,以国际化价值为导向,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与办学思路,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凝练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主体、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功能定位、科学发展结构等先进经验,创新提出职业教育在搭建对外开放交流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品牌内涵建设、构建办学新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新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路径。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的构建原则

当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破解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必须培养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摇篮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担当重任,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稳定现有规模,提升办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同频共振,精准把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结构、规模、需求等。高职院校的楼宇建设、文化载体建设、科研设备匹配、教育教学实训设备等硬性的办学条件是稳定规模发展的基础,确保办学规模需要与办学质量提升相匹配。這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实施办学定位,强化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对服务区域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以抓内涵建设为契机,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

(二)继承原有建设成效,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在发展规模、人才培养数量、培养体系等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辐射带动的效能,不仅要继承取得的成效,更要推陈出新,进一步提升与凝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只有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由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主要从管理理念的重塑、管理结构的优化、管理过程的精细、管理效果的提升等方面进行,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增加优量,发挥优质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用,这样就构成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发展的创新管理原则:既关注基础成长,也注重成果积累;既注重单项推进,也关注配套匹配;既关注全面发展,也注重各个发展环节的衔接。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设不是以某一高职院校的建设为目的,而是按照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

(三)坚持改革为动力,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未来产业布局,服务国家战略,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这些目标的动力就是改革,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破原来固化的身份,引入动态调整的体制机制,实施宽进严出的认定机制。引入公平竞争凸显绩效的评价机制,在建设经费支持强度上采取分阶段的差别化拨付机制,对于做得实、创新发展的加大奖励力度。强化退出与惩罚机制,建立动态调整的增补机制,对于建设不力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退出建设遴选单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将做得好的单位增补进入建设单位。强调改革引领作用,强化改革不是局部的改革,而是全面的综合深化改革,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改革目的,切实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升办学质量的创新之路。

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体系的推进策略

(一)改革体系构建“施战略、抓本质、谋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职业教育做出一系列指示,用发展的眼光、更高的视野阐述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为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是深刻认识教育决定着人类未来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的论断,深刻论述了教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加速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不仅是人类传承生产经验与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要手段,更担当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这些深刻论述破解了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提升了人民对教育促进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层次认识。

二是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建设智造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双提升,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心系人民、情系人民,人民的利益永远是最重要的,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还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质文化不断提高,互联网文化广泛传播,同时多元文化融合,带来多种思想的相互交会和冲突。面对复杂的文化环境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二)内部治理结构“建章程、立制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无宪不立”等均说明规范的制度和秩序的重要性。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形成的范围内活动。只有人人都遵规守矩,社会才能有秩序,才能稳定发展,个人才能进步。教育更是如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具体可以从“建章程、立制度”方面进行攻坚式改革。

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规范性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其他制度协调补充完善的制度体系,切实以制度管人、选人、用人。在章程的构建上,既要体现稳定性和约束性,还要体现自身的特色和创新性;在章程的执行上,要以“有章必依、违章必究”为原则,充分发挥章程在学校内部治理中的权威作用。在章程的框架下,加快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以及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

(三)关键环节“破旧制、立新制”

制度是推动改革、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阻碍教育发展改革的不合理、不规范的旧制度必须予以梳理破除。建立适合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新制度,才能激发教育改革的活力,聚焦改革的领域与方向,保障改革稳步推进,推动教育改革走得更稳、更远。

一是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既要坚持技能与素质并重原则,对本校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人才培养过程和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人才培养要素进行素质和技术技能的一体化设计与一体化部署,又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满足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这是高职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要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区域对人才的需求;要考虑高端市场的人才需求,更要兼顾中端和低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要顾及个人的需求和选择。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考核评价、分类管理、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遇到的第一瓶颈就是“人”的问题,在人事改革上要打破现有的身份固化机制,建立按需设置岗位的制度,依据岗位工作职责加强聘用管理和履职考核,按职责和业绩确定薪酬,在完成核定业绩的基础上,加强激励考核,鼓励创新工作。优化人才结构改革,构建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发挥各类人才的特长优势,激发人的内发活力,形成你追我赶的人才成长新局面。

三是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科研运行保障、经费筹措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大胆尝试。科研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加大科研投入,改变原有的科研体系,组建协同作战与兵团作战的科研团队,科研制度向先立项后资助的模式过渡,重点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项目,重点奖励原创性成果,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道路。要把着力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产出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为考核指标,研究思路上注意结果与过程并重。

(四)多方参与“扩民主、重合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发展,必须聚集各方力量,汇聚各方资源,凝聚各种不同的发展理念,提供多种方案,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鼎力支持。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谋发展,以人民是否满意为“试金石”,才能真正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是构建政行校企的联袂机制。高等职业教育要创新发展,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只有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校自主、企业合作的四方联动机制,才能实现协调、创新的科学发展。把政府的办学政策方针融入办学的理念与思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行业的标准与技能认证体系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标准,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反馈意见作为改进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健全学校理事会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发挥理事会在学校发展改革中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制定发展规划时,充分听取多方民众意见,借鉴可参考的意见,并最终达成共识。

二是推进多方紧密的合作机制。合作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最好方法。职业教育主体多种多样,均有各自利益,并且对职业教育存在不同的需求和期望。要深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坚持立德树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跟产业变革趋势,优化专业设置,健全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深度融合中选取典型产品、典型案例等充实教学资源。与高等职业研究所合作,掌握最新的职教信息,精准把握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最适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抓住企业技术工人最需要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型;与教育调查与评价机构合作,对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动态的专业调研与评价,形成评价报告,为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提升社会影响力,把学校办成在企业有满意度、在行业有美誉度、在政府有信誉度的高职院校。

(五)国际交流合作 “广借鉴、引进来、走出去”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要求。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主动的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职业教育要积极“引进来”,进一步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和职教经验,进一步扩大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要主动“走出去”,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进行对话、对接,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和发展成果,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做出新贡献。

一是与国外一流的职业学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实施高水平的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联合攻关。积极倡导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师生平等、自由的和谐关系,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案,精心选取素材,巧妙设计教学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转变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效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重构国内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学校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和通识课程,提高基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提供技能实训场所和设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以此来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能力。

二是将中国先进职教经验传授出去,服务国际战略。“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要率先对外开放,以国际标准为指引,以国际化价值为导向,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与办学思路,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要凝练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主体、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精准的功能定位、科学发展结构等先进经验,创新提出职业教育在搭建对外开放交流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品牌内涵建设、构建办学新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學新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路径。中国职教发展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要有所作为。例如,“援非”项目中,中国职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帮助当地脱贫致富,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梦。

[参考文献]

[1]杨建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及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6(3).

[2]王政武.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经济转型动力的转化及路径[J].长白学刊,201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18-01-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苏益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职发展观[N].光明日报,2017-11-16.

[6]王天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N].经济日报,2015-12-03.

[7]顾明远.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7-07-26.

[8]刘绪军,苏霄飞.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2).

猜你喜欢

推进策略高等职业教育
电子商务发展与政府推进策略研究
浅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推进策略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